河南

郑州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145个临时救助点“温暖在线”

2025/11/07 11:36 来源:大河报 阅读:2.8万

  10月6日下午,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站长李德龙为受助对象送上返乡火车票、方便面和雨衣。


  根据天气预报,一股冷空气即将抵达河南,降温、降雨和大风随之而来。记者从郑州市民政局获悉,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安排部署,郑州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已于11月1日启动,目前,郑州市17个救助站、145个临时救助点24小时“温暖在线”,为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等送温暖,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提前开启

  从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3月15日,郑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救助行动”),救助管理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步开展。

  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全国各地民政部门牵头开展的专项救助行动,对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等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群体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有重要意义。今年,受冷空气影响,通常于11月中旬启动的专项救助行动,提前至11月初开展。

  根据郑州市民政局要求,专项救助行动是当前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的“重点工作”,要强化站内值班值守,确保救助热线全天畅通。

  全市共计17个救助站

  145个临时救助点

  如今的郑州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已经织成一张“网”。

  发挥救助总值班室调度指挥中心作用的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连同金水区、中原区等16个区县(市)的救助管理站,在专项救助行动中“挑大梁”,开通24小时电话,随时为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送温暖。此外,全市还设置了145个临时救助点,共同织密这张“网”。

  在专项救助行动中,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储备的冬季救助物资也相当充足,包括棉被、褥子、棉衣、棉鞋、秋衣秋裤、大衣、毛毯、帐篷、食品等,其中棉被就备了3693床。

  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全城总动员”

  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人

  专项救助行动,救助对象主要是哪些人?如何及时发现他们?

  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专项救助行动的主要救助对象,是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此外,一些由于走失、务工不着、遭受家庭暴力出走的临时遇困人员,也是救助对象。

  据郑州市民政局统计,2023—2024年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共救助1588人次,其中因务工不着救助950人次。2024—2025年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共救助2194人次,其中因务工不着救助1368人次。

  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是及时开展救助的前提。在这方面,郑州市已构建起“全城总动员”的格局,搭建覆盖全面的救助发现网络。

  比如,在通过媒体宣传专项救助行动、发布热线电话和求助方式的同时,利用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动员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热心群众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把“发现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在人流聚集区设置临时救助点,方便遇困群众就近就便求助。

  针对不同困难群众

  如何优化服务、分类救助?

  专项救助行动中,面对受助对象五花八门的情况,民政部门如何分类救助?

  根据郑州市民政局要求,对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民政部门要加强转介引导,协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劝导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报请公安机关查询其身份信息,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精防机构;对危重病人及时送医疗机构就医;对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衣物等物资,留下详细求助方式。

  在站内救助环节,各救助管理机构要严格落实站内分区分类管理要求,提供应急性和过渡性基本生活保障。对突发疾病人员,要及时送医诊治;对家暴受害、务工不着、离家走失、因灾遇困等人员,要实施分类救助,与专业机构联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咨询、救助寻亲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脱离困境;对查询不到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按规定安置到社会福利院、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等公办机构。

  为从源头预防流浪乞讨等现象,民政部门还对返乡人员开展定期回访,帮助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记者 蔡君彦 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