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三分治,七分养” 慢性胃炎调理食谱请收好

2025/11/06 15:51 来源:大河健康报 阅读:1.7万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胃胀、胃痛、反酸等症状常反复发作,尤其在饮食不当后加重。临床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药物治疗可快速缓解急性炎症,而长期、科学的饮食调理,才是修复胃黏膜、降低复发的关键。

  早餐:温和启动,减轻胃负担 经过一夜空腹,胃内胃酸积存,黏膜敏感,早餐应软烂、低刺激、易消化。推荐“小米南瓜粥+蒸蛋羹+清炒菠菜”。小米煮至开花浓稠,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南瓜富含果胶,能吸附多余胃酸,促进黏膜修复。蒸蛋羹仅加少许盐和温水,蛋白质细腻易吸收;清炒菠菜用橄榄油快炒,保留营养且纤维细软。应避免油炸食品、咖啡、浓茶及空腹食用酸性水果,以免刺激胃部。早餐七八分饱为宜,留出胃部消化空间。

  午餐:营养均衡,助力黏膜修复 午餐需兼顾优质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为黏膜修复提供原料。推荐“软米饭+清蒸鲈鱼+山药炒胡萝卜”。做米饭提前浸泡,更软糯易消化;鲈鱼清蒸少油少盐,优质蛋白易分解为氨基酸,是细胞更新的关键营养素,山药黏液蛋白丰富,可在胃壁形成保护层;胡萝卜含β-胡萝卜素,在油脂辅助下转化为维生素A,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每口咀嚼15~20次,减轻胃部负担。避免辛辣、油炸、过冷或过热食物,以防刺激胃黏膜。

  晚餐:清淡易消化,避免夜间不适 晚餐后活动减少,胃蠕动减慢,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推荐“蔬菜鸡肉粥+蒸山药”。粥中加入低脂鸡胸肉和嫩叶青菜,煮至软烂易消化;蒸山药保留黏液蛋白,保护胃黏膜,其碳水化合物消化慢,可避免夜间胃酸过多。晚餐不宜过饱,六七分饱即可,睡前2~3小时完成进食,给胃足够排空时间。避免豆类、红薯、洋葱等产气食物,防止夜间腹胀。

  加餐:适时补充,缓解空腹不适 若两餐间隔超过4小时,可在10时或16时适量加餐。推荐“苏打饼干+温牛奶”或“苹果泥”。苏打饼干为弱碱性,可中和部分胃酸;温牛奶温度控制在35~40℃,能保护胃黏膜,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无乳糖牛奶;苹果泥需去皮蒸熟或刮成泥,加热后有机酸降低,果胶可吸附有害物质。加餐分量宜少,如苏打饼干3~5片、温牛奶150~200mL,或苹果泥小半碗,避免影响正餐。远离高糖、高油、重口味零食,以免刺激胃部。

  养胃饮食需长期坚持以下核心原则:

  饮食规律 固定三餐时间,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维持胃的稳定消化节奏。

  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食物,减轻胃的机械消化负担。

  食材温和 优先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摄入生冷、辛辣、油腻、过酸或过甜食物,以及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注意食物卫生 食材新鲜、清洗干净,避免变质或不洁食物,防止细菌感染加重胃炎。

  因个人体质及胃炎类型不同,对食物的耐受度也存在差异。若食用山药、牛奶等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并记录饮食日记,以便调整。养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结合规律作息与情绪管理,才能有效修复胃黏膜,预防复发,逐步恢复胃部健康。(肥城市石横镇卫生院 孙兴红)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