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字文化园开园,打造沉浸式汉字之旅
2025/11/03 11:42 来源:大河报 阅读:2.4万

仓颉造字雕塑

甲骨占卜复原区
汉字从哪里来?又如何塑造着过去与未来?一座可以步入其中、亲身探寻的“答案之园”揭幕!
近日,中华汉字文化园在郑州大学主校区正式开园。该文化园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等八部门共同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重大成果,由郑州大学承建。
它将图文实物与科技展陈相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汉字文脉变得可视可触可感可互动。
三条脉络:
串联一场跨越千年的汉字漫游
走进中华汉字文化园,可谓一步千年。
三大主题区域如同三条脉络,串联起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字漫游。
文化园一期精心规划了“文根中原”“字润华夏”“字动空间”三大主题区域。
“文根中原”主题区是汉字的“寻根之旅”:从仓颉造字的远古传说,到贾湖遗址的契刻符号,再到体系成熟的殷商甲骨文,引领探寻汉字文明的源头活水。甲骨立石、商王占卜场景,生动展现了汉字在早期国家治理与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揭示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深远意义。
沿眉湖东岸延伸的“字润华夏”主题区展示了汉字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及文化内涵:从铭刻“武王征商”的利簋,到首次出现“中国”一词的何尊;从吴越兵器上精美神秘的鸟虫书,到战国中山王鼎上镌刻家国箴言的悬针篆;从楚地帛书的浪漫想象,到秦简汉隶的规矩方圆……汉字在不同载体上的形态流变与其承载的厚重历史,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的宏阔轨迹。
如果说前两个区域是“看历史”,“字动空间”则让汉字“活起来”:该区域位于郑州大学文学院大厅,融合科技与教育,可开展研学、工坊等多元互动活动。参观者能直观感受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动态演变,于指尖激活文明记忆,在心中塑造文化认同。
三重使命:
高校为何要建汉字文化园?
为何要在大学校园内建设这样一座文化园?其意义远超增添一处风景。
据校方介绍,一是为了助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二是河南具有丰富的古文字资源,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的高等学府,想要充分利用河南的文化资源,以古文字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育人环境,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三是履行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文化园将面向社会开放,真正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贡献郑大力量。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中华汉字文化园的建成,恰好弥补了校园内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汉字文化景观的空白。它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通过实物、模型、图文、碑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文明价值。(记者 牛洁 通讯员 云桓 马文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