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银发经济新蓝海 20万亿市场背后的时代机遇

2025/10/31 13:07 来源:大河报 阅读:1.3万

  观众在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体验一款可以上下楼梯的智能出行机器人 新华社图


  曾经被视为社会负担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催生一个充满潜力的经济新蓝海。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约8.3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0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6%。这个曾经被标记为“夕阳”的群体,正在缔造一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全球浪潮:银发经济崛起势不可挡

  在世界各地,老龄化正在从社会议题转变为经济机遇。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已经在银发经济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大阪凭借文旅与康养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国际银发经济发展的典范城市。当地企业推出的老年专列火车,通过定制化的登山游、温泉游等主题线路,满足老年人对慢节奏、深度体验的度假需求。

  北美和欧洲市场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数据显示,美欧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17%、26%和30%,其中81%的北美老年人、76%的欧洲老年人及67%的日本老年人关注老龄相关产品。银发一族希望通过科技产品和创新服务来保持独立生活能力,重塑晚年生活品质。

  从智能助行设备到精准营养补充剂,再到隐私友好型居家照护设备,全球企业都在积极应对这一结构性变化,竞相布局各个细分市场。这种全球性的产业变革,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把握,更彰显了现代社会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正视与尊重。

  国内布局:政策驱动与市场爆发

  中国已构建起“国家战略+专项政策”的支撑体系。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银发经济纳入国家战略,2024年《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出台26项措施,从产品供给到强化要素全方位保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列为重点任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地方实践呈现特色化路径。上海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建成280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点;海南依托气候优势发展“旅居康养”,2025年上半年接待老年游客超800万人次;江苏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累计存储服务时长超120万小时。

  在中国,银发经济正从“生存保障型”向“品质发展型”转型。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轮并进,为这一转型提供坚实支撑。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旅居康养等重点发展方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银发经济。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服务供给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从基础的日间照料到专业的长期照护,从身体康复到精神慰藉,多元化的服务矩阵逐步形成。更加精细化的需求分层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定制,成为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的关键动力。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8.3万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20万亿元,2050年消费潜力将增至106万亿元,成为全球银发经济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业态创新:科技赋能与跨界融合

  科技创新正在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外骨骼机器人到陪护型养老机器人,再到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养老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智慧养老已成为银发经济中最具增长潜力的赛道之一。

  我国在养老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从技术应用者跃升为全球规则制定者。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我国在养老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相关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银发经济另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强大的融合能力。这个跨越传统行业边界的经济形态,正推动“医、养、康、文、旅、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出众多创新业态。

  “医疗+地产”模式将专业医疗服务融入居住环境,“非遗+康旅”模式让传统文化体验与健康旅游有机结合,“AI+养老”模式则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些创新业态不仅打破了产业边界,更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其中旅居康养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老年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模式,而是向着深度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沉浸等多元化方向拓展。今年2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完善旅游列车运行保障机制,优化旅游列车运行图,推进适老化列车车底改造等重要举措。这些政策既考虑了老年人“慢旅”和“漫游”的实际需求,也照顾到他们对传统火车旅行的特殊情感。

  银发经济已经从“民生课题”跃升为“经济新动能”,未来3-5年将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有望将老龄化挑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随着更多创新模式服务银发群体,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繁荣,更是一个对所有年龄都友好的社会的建成。发展银发经济,就是在投资我们自己的未来。(记者 元茹)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