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千年古县绽放文化异彩

2025/10/29 10:53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2.1万

嗨吃文化节。


郏县三苏园景区。


郏县山陕会馆。


郏县临沣寨。


铁锅铸造技艺。


郏县饸饹面制作技艺。


郏县金镶玉。


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古渡妙境。李利国 摄


  “十四五”期间,郏县着力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突出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讲好三苏文化故事,千年古县绽放文化异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今年郏县成功入围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1 全民共享文化成果

  每天上午8点半,位于县城中心的郏县图书馆准时开门,迎接群众进门阅读和借阅图书。该县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致力于打造高效、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馆内环境整洁温馨,书架前、阅读区随处可见专注阅读的群众,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别样乐趣。人脸识别系统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方便快捷的图书借阅服务。

  郏县紧紧围绕健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立足群众实际需求,以城乡村居社区为基础,以精准服务为依托,全力推进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县域有馆、乡镇(街道)有站、村(社区)有中心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该县还精心打造了6处“郏邑书香驿站”、4处“东坡书苑”城市书房。郏县积极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和延伸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全县1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设施配套、全县377个行政村全部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该县培育建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选拔377名专、兼职文化管理员,确保文化设施“有人管理”、文化活动“有人举办”。该县统筹全县文化力量,打造基层文化服务队伍,组建文艺表演、戏曲演出、公益电影放映队伍21支。各乡镇(街道)、村庄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内生动力,促进农村文化服务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迭代。每年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100余场、“送戏曲下乡”活动50余次,放映公益电影4500多场次。该县鼓励支持优秀民营剧团、民间能人、专业团队等,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创作有影响、受欢迎的艺术精品。创建1处“麦田剧场”,鼓励支持戏曲网络直播,目前,全县民间艺术队伍共523支,人数总计超过1.5万人。

  2 传承保护文化遗产

  郏县享有“千年古县”的美称,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以创建河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让非遗在守护与新生中焕发光彩,全力推进“郏乡有礼”非遗系列文创精品培育工程。“郏县大铜器”“郏县金镶玉”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郏县饸饹面制作技艺、铁锅铸造技艺、黄道窑陶瓷烧制技艺等7项技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深化非遗保护理念,加强非遗的传承弘扬,加快文化旅游的开放步伐,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立足陶瓷、厨具等文化产业和三苏、知青等特色文化,开发适应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先后设计推出跨越千年寻三苏、唐钧文化游等5条研学旅行线路,推出郏县“广阔天地”铁锅产业集体商标,推出“东坡瓷韵”等10个系列350余种文创产品,参加全国、全省旅游商品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和银奖等荣誉。

  通过研学体验、非遗展示、举办美食节等多种方式探索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郏县特色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提升,目前郏县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增多、特色增彩。近日,《金镶玉与旅游的“金玉良缘”》《展学结合知行合一——郏县唐钧非遗传承与研学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入选河南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3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郏县有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该县努力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加快重点景区串珠成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郏县推出了10余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冢头镇李渡口村“蓝河湾古渡妙境”、姚庄回族乡云河生态园、堂街镇临沣寨、安良镇马头岭吸引了周边县市大批旅客前来游玩。

  近年来,该县发展“文化+旅游”,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了《郏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郏县全域旅游规划提升方案》《郏县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规划》《郏县智慧旅游建设方案》等方案,积极引导文旅产业发展。高规格建设打造了县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游客接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创成了3A级景区2家,新增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2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6个、河南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1个,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5个。2021年12月9日,郏县正式进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该县坚持以节为媒、以节赋能,融合地域文化、美景、花卉、民俗、美食于一体,突出沉浸式体验,创新举办了民间艺术展演、桃花节、樱花音乐节、荷花文化节、嗨吃文化节、农民丰收节、三苏文化诗词大会、空山洞金秋红叶节等一批彰显郏县特色、契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节庆活动,引爆乡村旅游消费热点。郏县“广阔天地闹新春 卯兔村晚喜盈门”村晚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央视直播,全网观看人次达230余万人,进一步提升郏县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该县荣获“中国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中国休闲旅游最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秀示范单位”“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等殊荣。

  4 讲好三苏文化故事

  深秋的三苏园,古朴沉静。三苏园位于郏县茨芭镇,宋代大文学家苏轼逝后葬于此,后苏辙也葬于此,元代又置苏洵衣冠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所景仰。

  背靠深厚的东坡文化,如何让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郏县讲好东坡故事,全力打造三苏文旅品牌,展现文化地标魅力。近年来,该县投入文物专项资金近1600万元,先后实施了三苏祠和墓文物维修工程等项目,对三苏祠和墓文物本体进行系统、全面保护整治维修。高标准编制《三苏祠和墓保护规划(2026—2040)》《三苏祠和墓文物建筑修缮暨环境整治设计方案》,聚焦三苏历史遗存建筑修缮、展示利用和古碑刻保护等方面工作,努力构建“墓、祠、寺、村”一体保护利用体系。深化研究阐释,传承三苏文化精神内涵。擦亮叫响三苏文化名片。“诗韵郏县·风华正茂”第三届中国·郏县三苏文化诗词大会荣登乡村振兴品牌节节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联合省文联、市广播电视台组织举办墨韵东坡·诗画鹰城“三苏文化”书画主题电视文艺活动,推出文化探访类系列节目《寻迹苏东坡》,全网播放量突破6000万人次,结集影印出版了《寻迹东坡》书籍,积极构建全国三苏文化传承弘扬发展格局。先后参加“老家河南·豫闽相见”2025河南文化旅游福建推广季、平顶山夏季文旅(郑州)推介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三苏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三苏园景区延续千年文脉,“金娃迎宾”、“思乡古柏”、“苏坟夜雨”、东坡碑林如今成为游客打卡热门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大江东去”的豪迈、“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6月,郏县被公布成为“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城市。文旅品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5上半年,三苏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8%、61%。(肖应辉 杜冠甲)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郏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