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高端四件套”水分有多大?

2025/10/29 14:12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阅读:1.1万

160支贡缎“高端四件套”,标价两千多元


一沓合格证随意放置在“四件套”上


  标签信息是假的,检测报告也是假的……近日,一些在售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多次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和整治。为何以次充好的“高端四件套”仍在市场上流通?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

  乱象

  虚标支数的“高端四件套”

  标价两三千元

  在浙江一家家纺市场,记者看到许多档口销售所谓的“高端四件套”,其合格证上标有“160支贡缎高定系列”“100支高定浮光锦”等字样,标价两三千元。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床上用品“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问题,宣称的“A类母婴级”“高支高密度”实际是忽悠消费者的幌子。

  据介绍,该市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组织对部分商户的在售“四件套”进行了10个批次的抽检,检测数据显示,有6批次产品虚标支数:比如某标称180支的长绒棉磨毛“四件套”,实测经纱为38.6支、纬纱为61.4支,远没达到标定要求。业内人士表示,支数是衡量纱线粗细的指标。“作为衡量家纺品质的关键指标,支数直接影响面料的品质、手感和用途。”浙江省宁波市一家纺织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支数的本质是“单位重量下的纱线长度”,支数数值越大,代表面料越细腻、手感越柔软,相应地对工艺要求就越高,价格也更高。

  据了解,百支以上属于高端产品,市场上售价不菲。“像160支的床上用品,织造难度很大,市面上流通的量并不多。如果一款160支的产品价格卖得比较低,就要注意存在虚标、造假的可能。”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80支跟100支纱的价差在1万元/吨,不同支数的“四件套”,成本相差很大。

  在线上直播间,“120支长绒棉”“百分百全棉磨毛”的话术搭配“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的诱惑,让不少人对“高端四件套”心动下单。近期,江苏南通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通报,对涉及南通相关网销家纺“四件套”存在虚假宣传、虚假标识等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涉案物品7389套(件)。

  原因

  标签信息随意造假 消费者难溯源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部分商家随意粘贴合格标签并提供虚假报告,在家纺行业中并不少见。

  在一家档口内,记者看到一沓合格证随意放置在一排已经包装好的“四件套”之上。商户告诉记者:“这些标签都是随便标的,批发的时候随商品一起送过来。”

  如今,部分工厂和辅料店不仅提供虚假信息标签,还能出具带有伪造二维码的检测报告,“标签—报告—包装”一条龙造假。一些平台、专业市场审核不严,助长以次充好的家纺产品在直播间上线或在市场流通。部分线下专业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几年对商户在产品准入方面疏于管理,有时并未要求商户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说,网络直播平台作为销售渠道,本应对入驻商家资质及宣传内容负有审核和监督责任。但在实践中,平台可能“只收佣金不担责任”,对主播的虚假宣传话术未能进行有效管理。违法成本低也是家纺市场部分商户长期违规贴标的重要原因。根据产品质量法,虚假标注最高处罚金额仅为货值三倍,相较于不同支数产品间几倍价格差所产生的利润空间,威慑力明显不足。

  一些商家吃准了消费者怕麻烦、不太会自费进行专业检测的心理,随意虚标合格证信息。即便个别消费者发现问题,也常常因为投诉流程复杂、耗时耗力而选择放弃。

  措施

  协同发力 构建健康市场环境

  对于“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问题,各方认为,需多方协同发力根治家纺行业乱象。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智库专家肖航认为,整治“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等问题,需要加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在南通从事纺织品行业的邰女士希望引入家纺产品“一品一码”溯源机制,对棉花采购、生产加工、质检等环节全程记录,扫码即可验证真伪;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将支数检测、成分明示等纳入强制范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加强对家纺产品的抽查检测力度,加大对标签造假、证书造假等黑色产业链条的治理力度,“也应推动更新相关法律细则,加大对虚假标注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平台和专业市场应承担起责任。肖航表示,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和销售人员的审核与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企业及主播个人引入征信监督机制。

  “消费者也需保持理性,警惕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高端’商品。”洪勇说,“注意保留购物凭证、直播录屏等证据,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据新华社)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