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居家护理精神疾病患者 避开五大误区

2025/10/29 14:53 来源:大河健康报 阅读:1.7万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专业医疗支持,家庭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恢复。本文总结了居家护理的核心要点和常见误区,帮助家属以科学、温和的方式提供支持。

  居家护理的

  四大核心要点

  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 坚持规律作息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基础。家属可协助制定每日时间表,包括固定起床、用餐、服药、运动和休息时间。例如,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户外散步,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避免过度刺激。稳定的节奏能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保持家中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尖锐物品、药物和酒精需妥善保管;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预防跌倒。减少争吵或激烈情绪表达,用平和的语气沟通。患者房间可布置其喜爱的物品,但需避免过度装饰产生压力。

  科学管理药物 了解药物依从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家属需协助患者准备药盒,标注每日剂量和服药时间;观察服药后反应(如手抖、嗜睡),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切勿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即使患者症状缓解也需遵医嘱完成疗程。

  鼓励社会功能恢复 根据患者能力逐步增加日常活动。例如,轻度患者可参与家务(如整理餐桌、浇花);定期与亲友视频通话,维持社交联系;陪伴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手工),但避免强迫参与竞争性活动。

  居家护理的

  五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过度保护或放任不管 部分家属因担心患者受伤而包办所有事务,反而削弱其独立能力;另一些家属认为“患者需自己面对现实”,忽视其情绪需求。正确做法是,在安全范围内鼓励患者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洗漱,同时提供必要协助。

  误区二:用“讲道理”应对情绪问题 当患者情绪低落或烦躁时,家属常说“你想开点”“这有什么可难的”,这种回应可能加重其孤独感。更有效的方式是倾听并认可情绪(“我理解你现在很难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表达(“你愿意和我聊聊发生了什么吗?”);避免打断或急于给建议。

  误区三:忽视自身情绪管理 长期照顾患者可能导致家属焦虑、疲惫,甚至产生愧疚感。建议定期与其他家属或朋友交流,分担压力;每天留出30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运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小组帮助。

  误区四:将患者与外界完全隔离 有些家属因担心“被歧视”而限制患者外出,这可能加剧其病耻感和社会功能退化。正确做法是:逐步增加社交活动,从短时间、熟悉的环境开始(如与信任的亲友聚餐);提前与对方沟通患者情况,减少误解。

  误区五:用“健康人”标准要求患者 精神疾病的康复是渐进过程,家属需调整预期,避免说“你怎么又这样”“别人都能做到”。建议设定小目标并给予肯定(如“今天你按时服药了,真棒!”),增强患者信心。(河南省荣康医院 王亦优)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