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商城美如画
2025/10/27 11:13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1.7万

云蒸霞蔚美乡村。鲍云 摄

美景如画乌桕谷。涂白松 摄

商城县轻工业园区鸟瞰。易昌德 摄

产业上新强筋骨。洪兰 摄

华灯初上陶家河。余敦梅 摄

灌河增辉雩娄阁。卜春昕 摄
金刚台巍峨矗立,灌河水蜿蜒流淌;茶香沁人心脾,炖菜暖胃留香;红色基因赓续、绿色生态富集……这里是连续7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被誉为“大别福地”“炖菜之乡”“红色热土”的商城县。
近年来,商城县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80万商城人民凝心聚力、务实奋进,正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主导产业集链成群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微生物菌种,它们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从基因工程、健康产业到工业、农业,都离不开它们。”10月21日,在商城县轻工业园区北纳创联生物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董事长肖启炎指着菌种样本,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近10年深耕,肖启炎回乡创办的北纳生物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与应用于一体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建成国内唯一的黄种人肿瘤细胞库、河南省唯一一家工业微生物菌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藏各类工业微生物菌种3600种5.3万余株(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还在核酸和蛋白类质控品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食品中菌落总数标准物质、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质控品、人肌钙蛋白质控品等新产品。
以北纳生物为龙头,商城县已初步形成覆盖细胞、微生物菌种与标准物质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构建起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高附加值链条。
近年来,商城县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环保装备、光电元器件、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生物医药、户外用品六大优势产业、七个重点产业链,按照“引育关键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引导集群发展”的路径,县处级领导任“链长”,并成立工作专班,系统推进产业集聚与升级。
以开源环保、商禹机电等为链主企业,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链持续完善,上下游企业增至126家,年产值突破80亿元;以驭波科技为核心的光电产业链也已形成规模,建成覆盖硫化锌晶体、氟化物晶体、光学锗单晶、光学硅单晶的四大完整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商城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7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优质中小企业梯队逐步壮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该县一方面抢抓苏信对口合作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协调创新区;另一方面发挥“以商招商”优势,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商协会委托招商等形式,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纳入市项目库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1个,签约金额140.9亿元,涵盖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户外运动装备等多个领域。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为塑造“宜商商城”名片,商城县狠抓审批最少、流程最优等“六最”目标,出台系列惠企举措:推行提升企业满意“九大机制”,解决用地、用水、不动产登记等遗留难题;实施企业包联服务机制,120个包联单位的3180名责任人,对接服务8328家企业;创新线上服务载体,率先推出“码上办”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实现诉求闭环管理与执法扫码备案,减少对企业干扰。2022年以来,共受理企业诉求1075件,办结率达99.8%。
2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对于大别山腹地的山区县而言,路是希望,更是未来。“以前去县城,盘山土路得颠簸小半天,如今沿220国道,45分钟就能直达!”长竹园乡卖山货的个体户刘建军的感慨,道出了商城的交通巨变。
强县富民,交通先行。随着大别山高速、阳新高速(一期)相继通车,新增5个高速出入口,不仅打通了省际动脉,更将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河景区等核心景点串联成线,为交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在农村,路网同步提质升级。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709.8公里,中等路以上比例高达97.1%,所有行政村的道路均实现硬化,客车、邮递“三通”全覆盖。在城区,黄柏山路经综合改造,已成为一条“最美景观大道”;11条城区主干道“白改黑”,花园路北扩、S337县城段拓宽等工程有序推进,有效疏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了整体品质。
“道路通,百业兴。”外畅内联的交通体系,正为商城县乡村旅游、物流电商、特色农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
商城素有“大别山下状元县”的美誉,历来崇文重教,教育已成为该县一张闪亮名片,越来越多农村孩子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围绕“提质增效、培优育强”目标,商城县系统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新建商城高中北校区、撤并薄弱农村高中、迁址新建职业高中,优化布局以补齐高中发展短板;针对城区“挤”和农村“散、小、弱”问题,新建扩建多所中小学,新增学位6750个,同时撤并农村教学点91所,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5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年9月,商城高中北校区正式启用,新增学位3300个,极大缓解了城区学位压力,为学生创造了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新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设备、实验室仪器都是新的,和以前的学习环境天壤之别。”高二学生王雨桐欣喜地说。
持续投入与系统举措结出丰硕成果。商城县高考一本进线人数每年稳定在1500人左右,本科进线率保持在60%左右,商城高中被清华、北大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在观庙镇林湾村福沁园养老院,曾久病缠身的苏义喜老人感激道:“多亏专业护理,我的伤口才一天天好起来。”该院由村医黄世伟、袁家平夫妇创办,依托医养结合模式,为老人提供专业照护,广受乡亲认可。
养老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意、连着民心,是重大民生工程。商城县积极探索多元模式,系统推进养老服务布局,城区以老年公寓为示范,推动引入专业服务与市场机制;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等设施,拓展日间托管、文体娱乐、志愿帮扶等功能;在乡镇推广“汪桥经验”“林湾模式”,为1600余名特困老人提供上门助洁、助急、助餐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39家,2个街道办事处均设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4个社区全部配备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从打通“大动脉”到畅通“微循环”,从实现“学有优教”到保障“老有颐养”,商城县用一件件扎实的民生实事回应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文旅康养融合焕新
秋日到商城,能一睹黄柏山的色彩斑斓,体验汤泉温池的惬意舒适;漫步里罗城,尽享秋风裹挟着的山野清香;走进郭窑红陶小镇,陶土气息与秋日丰收韵味交织,亲手揉泥制陶,感受一下传统技艺的魅力。
2024年,商城县文旅康养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约7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凸显。
“今天我们带你从西河站下高速后,打卡附近景点……”乘上AI技术快车,商城县融媒体中心依托“中国炖菜之乡”美誉,选取“老鸭汤、桶鲜鱼”炖菜主题,制作“一鱼一鸭”卡通形象,以萌趣形象为载体,精心制作30多期系列短视频。
短视频中,“一鱼一鸭”萌宠带大家云上浏览黄柏山、金刚台等地的生态风光,线上了解商城人文历史,直观了解该县高山茶等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商城的生态之美、文化之厚、产业之兴由此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作为商城县文旅康养的核心板块,汤泉池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和优美的沿湖景观带,持续升级康养服务。其中,茗阳汤泉酒店成功入选2023年信阳市十大文旅品牌,成为温泉康养的一张名片。2024年,汤泉池段小停车场石墙砌筑等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成,景区进一步聚焦夜间文旅消费,打造温泉泡池与湖畔灯光秀结合的特色体验,
“文旅+”多业态释放新活力。商城县积极探索业态融合路径,推动文旅与研学、露营、乡村等领域深度结合。研学方面,郭窑红陶小镇成为青少年传承非遗技艺的实践基地;露营方面,紫云山星空露营地、余子店太空舱露营地满足不同游客的户外休闲需求;乡村旅游方面,全县建成运营磨盘山记忆等民宿24家,县城周边25家特色“小院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此外,平安驿·逗街作为豫南民俗文化体验地和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民俗展演、集市夜游,成为网红打卡点,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商城县坚持文化赋能,一方面打造“商城有礼”系列旅游产品,涵盖商城炖菜、高山茶、生态农特产品等,让游客能将“商城味道”和“商城特色”带回家;另一方面,大力传承非遗技艺,2024年新增传统龙窑营造技艺等5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公布47名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信阳茶文化节、“桂花香里歌声飞——商城民歌讲唱会”(国家大剧院上演)等平台,让商城民歌、叶雕、剪纸等非遗项目走向更广阔舞台,“商城工匠”“商城手作”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文化魅力为旅游发展注入深厚底蕴。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商城县正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对标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壮大实体经济,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商城力量。(洪兰 洪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