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濮山淮水绘宏图 千年古息焕新彩
2025/10/27 11:11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2.7万

淮河息县闾河口港码头。

息县跨河发展正将淮河变成城市内河。

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工程润泽千家万户。

息县阿尔本户外产业工人正在赶制户外用品。

息县酸辣粉小镇智能生产线。

息县龙湖公园扮靓全城。尹波 摄
淮水汤汤,滋养千年息州;息壤沃沃,孕育时代新篇。“十四五”时期,这座有着5000多年淮河文明、4000多年农耕文明、3000多年建城史的“中华第一县”——息县,在濮山淮水间绘就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息县以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筑牢根基,以工业立县强县激活动能,以交旅文创擦亮名片,全县生产总值连年攀升,稳步实现从“中原粮仓”到“产业新城”,从“文化厚土”到“文旅胜地”的跃迁。
1 千年古息土生金
“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秋日息县,风吹稻浪米生香,息壤生金薯赛粮。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息县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以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为抓手,让这片古老息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息县项店镇,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灌溉管网纵横交错,大型收割机穿梭作业,智慧农业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数据。“以前地块零散,大型机械进不来,现在小田并大田,种地效率翻了好几番!”项店镇种粮大户王建国笑着说。
“十四五”期间,息县加快完善、贯通南湾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扩大大别山临淮灌区覆盖区域,让全县207万亩耕地稳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在202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9.03万亩的基础上,2025年又成功申报3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7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超21亿斤,稳居“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行列。
在息县,一粒小麦能“变身”高端酿酒原料,一颗红薯可加工成“网红”酸辣粉,一粒水稻能延伸出多条产业链。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息县培育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品牌。
作为茅台集团全国最大的优质弱筋小麦供应基地,息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供应茅台集团弱筋小麦占其酿酒小麦总需求的15%。
豫道农业的崛起,更是息县农业产业化的生动缩影。这家息县本土企业,如今已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酸辣粉连续两年全国销量第一,累计热销9亿桶。在豫道农业的带动下,息县培育出“东岳红”红薯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种植生态红薯10万亩,建成酸辣粉产业园,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持续擦亮“中国酸辣粉第一县”品牌。
此外,息县还发展优质水稻92万亩、优质花生36万亩。借助网络平台,息县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主播”培育计划,让农产品搭上网络直播顺风车,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涌现出“牛厂长”“羊厂长”等一批本土当红主播。
息县坚持“1+3+N”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出4家省级、2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大集团、中国融通、北大荒、中原粮仓等知名企业相继在此落户,成功创建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水稻、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级弱筋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项店镇、东岳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岗李店乡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运营,息县农业正朝着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2 产业园里涌新潮
走进息县绿色食品产业园,鲍师傅糕点等企业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纺织户外产业园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一件件户外服装、帐篷产品流出智能化生产线;在AIOT科创园,工作人员正调试着最新的智能设备。“我们的AI智能摄像头已实现智能识别、智能捕捉功能……”企业负责人孙世伟自豪地说。
息县县长郑春表示,息县坚持“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持续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前我们主要做代工,现在有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品牌,产品出口到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省行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士伟说。作为息县户外纺织产业的“链主”企业,行嘉户外带动一批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从面料研发、裁剪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十四五”期间,息县紧抓纺织户外产业发展机遇,引进阿尔本、德永佳、天创、尚莱等一批知名企业,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纺织户外产业园,“中国户外名城”初具规模,息县被评为“河南省纺织服装营商环境先进县”,并正朝着打造百亿产值的纺织户外产业集群加速迈进。
除了豫道农业的亮眼表现,在息县绿色食品产业领域,鲍师傅糕点、宏升面制品等企业也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正从“特色”变成“标杆”,从“舌尖美味”到“健康高地”,功能性食品、生物提取、中央厨房等业态在息县绽放异彩。
近年来,息县积极布局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AIOT科创园、苏息精密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地,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正从“跟跑”超越为“领跑”。
息县云创智能船舶制造项目同样让人叹为观止。瑞航船业接连下水试航8艘5000吨位船舶,签下总价值3.7亿元的20艘天然气新能源万吨级船舶订单,不仅刷新河南造船纪录,更标志着河南船舶制造迈向绿色化、大型化新阶段。
“招商引资是工业强县的生命线。”息县招商部门负责人项文豪表示。息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聚焦纺织户外、绿色食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及7个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
苏息精密制造产业园实现96天“从拿地到投产”,刷新项目建设的息县速度。息县建成豫南最大体量的邮政三级物流中心,动态储备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标准地1210亩,盘活工业低效闲置用地的做法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第二批创新典型案例,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000亩成熟工业用地“即报即用”,16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拎包入驻”;坚持“招工即招商”,推出“九条优惠”政策,解决人才住房、就医、就学等后顾之忧;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年完成技能培训1.3万人次以上,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保障。
息县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改革,24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企业47项前期手续“一站式帮代办”,用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息县吸引企业和项目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年底,息县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66家。
3 淮上明珠放光彩
走进息县濮公山矿山公园,山体植被郁郁葱葱,清莹湖面波光粼粼,荣获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大赛银奖的濮公山自然博物馆,不时引得游客发出阵阵惊叹。昔日的废弃矿山,如今已变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前来息县,觉得没什么好玩的地方。现在不仅有4A级景区,还有很多网红打卡点。周末带着家人来,玩得特别开心。”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息县大力推进交旅文创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新标杆,文化游旅景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濮公山矿山公园,息县还成功打造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息州杉海景区,以及龙湖公园、古赖国文化园、项店镇黄围孜村等6个3A级旅游景区。息县淮河休闲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中渡店村、弯柳树村获评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息县也被确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品牌数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为了提升景区品质,息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淮河金沙滩”盛大开园,濮公山美食营地、帐篷民宿、息县影剧院建成投用,文化艺术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推出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举办“漫游淮河·乐享人生”淮河文化旅游宣传月、“荷您相约”农旅文化节、东岳红红薯节、长陵龙虾节、端午龙舟赛、世界赖氏根亲文化节、世界马氏恳亲大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客商前来,不断提升息县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叫响“美好息县·淮上明珠”文旅品牌。
便捷的交通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十四五”期间,息县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罗高速息县段及其连接线全线贯通,淮河息县长陵港成功通航,淮河新区港建设如火如荼,高水平规划建设了淮河旅游资源路,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推动交旅文创融合发展。
“息县将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系,持续深化‘3+X’工作部署,交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出彩新答卷。”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充满希望地说。(刘一兵 余江 周传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息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