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水城花乡促和美 五彩潢川谱华章
2025/10/27 11:09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1.8万

鱼米之乡美如画。熊少菊 摄

现代花木富老区。张灏 摄

科创储能拓新路。

未来农业闯新路。

潢川四好农村路。张灏 摄

水城花乡新潢川。鞠达玺 摄
豫风楚韵汇通地,潢水奔涌孕古城。豫南大地这座素有“水城花乡”美誉的千年古邑,以“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为指引,在“十四五”征程中交出厚重答卷:
先后荣获全国宜居县城建设试点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高分入选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潢川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之进、城乡之美、治理之效、民生之暖,共同勾勒出古黄国、大光州、新潢川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1 产业兴县:链式发展激活“五彩经济”
位于潢川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国粮业生产车间内,空气里弥漫着清甜的米香。全自动生产线将刚收获的金黄糯稻,转化为雪白的糯米,送入现代化糯米粉生产线,经过清洗、加工,又变成一袋袋精细糯米粉。
这家亚洲最大糯米粉加工企业,年产能达25万吨,占据全国40%市场份额,是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食品企业巨头背后的“隐形冠军”。
“中国汤圆黄国粉。”黄国粮业公司董事长周子钞透露“秘诀”,“我们主导制定了国家糯米粉行业标准,牵头成立了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让‘黄国粉’成为行业品质的代名词。”
秋日潢川,处处稻米飘香:裕丰粮业的冷链车队整装待发,锦绣农业的“麦稻智慧”系统优化加工流程,提升近10%出米率……从种植到深加工,潢川已形成覆盖糯米蛋白、米淀粉、速冻食品的稻米全产业链,培育出粮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2家、糯米粉加工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这些企业,成为潢川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优质糯米之乡”,潢川40万亩糯稻连片成势。“鸭猪鳖虾、花粉面茶”八大特色产业串珠成链,让“土特产”迸发大活力。华英农业从“世界鸭王”向“世界羽王”跨越,羽绒制品远销欧美;38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撑起“北有潢川、南有潜江、东有盱眙”产业格局;花木产业年产值近百亿元,“潢川金桂”获国际登录认证,200余家园林企业年揽全国60亿元绿化工程;魏岗镇邬桥水库片区的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六统一”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成为农业现代化新标杆。
新兴产业势头更是强劲。华谷铝塑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守护刀片电池的安全护盾;科创储能生产线落地投运,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用能生态;水木光州天空农场让番茄产量较常规种植提升30倍以上,未来农业闯出新路;丰原集团“秸秆混合糖生产聚乳酸联产黄腐酸技术”落地潢川,开拓新材料的新赛道;甾体生物获评省“瞪羚”企业;鹏升生物去蛋白肝素钠项目获批省重点研发专项,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丰纺织跻身省质量标杆企业、省级绿色工厂;华英樱桃谷成功申报省级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
在潢川,绿色食品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相继建成投用,正大种子研究院、信阳预制菜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接连发力。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3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绿色工厂2家。
2 城乡蝶变:“三网同构”绘就宜居画卷
清晨的潢川弋阳公园游人如织,这座24小时免费开放的“城市绿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由昔日荒地变身网红打卡地。5年来,潢川新建光州公园、流光园等城市公园8个,构建“一轴两翼四大园”公园体系,36处口袋公园及街头游园惠及市民。
城市更新蹄疾步稳。改造城区两岸景观,重建兴潢桥、复建振潢桥,构建“两河两网、九湖多脉、碧水环城”现代水网;打通二环路、四环路等城市道路,完成106国道、312国道改线;发布城市Logo,新建7个城市书屋,68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数字城管”建成运营,按期结案率超99%。“一环三横五纵”路网成型,火车站改造、客运西站建设完工;“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达60公里,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746公里,两次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乡村旅游景观带同步推进,道路两侧建成休闲绿园116处,改建美丽农村路专线18公里,G106线花埠大桥至黄国故城段入选信阳市首批“十佳最美旅游公路”。
乡村同样焕发新颜。初秋,隆古乡张庄村千亩荷塘如诗如画;夜幕下,黄国故城旁“小雅村舍”灯火温暖;付店镇非遗工坊里,空心贡面如银丝垂落,和美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站在潢川县优质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观景台上俯瞰,连片稻田与现代化车间相映成趣。在这片土地上,正演绎着“产业兴则乡村兴”的硬道理:通过高标准农田筑牢产能根基,依托龙头企业打通价值链,借力科技创新提升附加值,潢川将小糯米做成了大产业。从“中原粮仓”到“国民厨房”,潢川正在书写“一粒米撬动百业兴”的县域经济新模式。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潢川深谙“藏粮于地”之道。近年来,潢川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新增高标准农田54万余亩,粮食产量稳定14亿斤以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类监测对象降至2808户9734人,风险消除率达83.83%;引入正大集团、豫谦农业,联合清华大学水木九天团队建设未来农业产业集群,建成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木光州“天空农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280平方公里先导区,探索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获评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样板。
3 改革攻坚:创新沃土孕育腾飞之地
作为省委贯彻落实“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的重大决策,2022年3月,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横空出世。豫东南高新区建设彰显省委、省政府改革魄力,作为高新区建设的核心区和主阵地,潢川肩负起服务保障重任。
三年来,潢川创新“区县融合”机制,3个月完成7500亩土地征拆,建成区县连接线;“万人助万企”活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受惠3.7万户次、7.76亿元,“周一见”县长办公会确保问题“不过周”。
走进潢川县政务服务大厅,“远程委托、一码通办”专窗前,市民半小时即可办妥不动产登记,效率大幅提升。如今,潢川115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2501项业务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同步发力,正大种子研究院攻克水稻新品种,鹏升生物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雁归计划”吸引99名精英返乡,“99360”青年人才工程培育198名高素质人才,为发展注入智力活水。
4 民生为本:幸福指数标注发展温度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潢川县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党建+服务+治理”高效路径。成立一站式“合成指挥中心”,创新推行“网格+组+邻”“邻长制”,推进“四治融合”,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全县划分1170个网格,配齐“一长三员”,同步建立1161个党小组、9个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同时,依托“12345”热线搭建多元受理平台,坚持接诉即办。今年以来累计处置各类事项1.2万件,办结率98%,省市工单按时反馈率100%,有效实现“小事不出邻、大事不出村”。
老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84岁老人学剪纸、享照料,“管吃管住、医生巡诊”的幸福感浓厚。潢川创新“1+N”养老模式,建成4个街道养老中心、47个社区食堂,惠及2.6万名老人。
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齐头并进: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23个零工驿站覆盖各乡镇,“直播带岗”帮助群众实现“足不出户、精准择业”;87所学校完成改扩建,新增学位近8000个,“光州太极”入选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家庭医生签约覆盖60.91万人;每月开席的“饺子宴”,更让老人们感受到“村干部比儿女还贴心”的温暖。如今,“三星文明户”评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蔚然成风,文明乡风吹遍城乡。
五年砥砺前行,如今硕果满枝。潢川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发展思路,用“绣花功夫”织就民生画卷。新征程上,这座“水城花乡”将继续以产业之进、城乡之美、治理之效、民生之暖,书写“两个更好”的出彩新篇章。(刘一兵 刘力娜)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潢川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