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辅助降血压 在于“调平衡”
2025/10/24 14:58 来源:大河健康报 阅读:1.5万
在与高血压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如规律服药、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而近年来,古老的中医针灸疗法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辅助治疗思路。针灸不仅能辅助降低血压,还对稳定情绪大有裨益,成为许多患者改善病情的得力助手。
从中医理论来看,高血压往往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紧密相关。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亏虚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打破身体的内在平衡,致使血压升高。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例如,当肝阳上亢引发血压升高时,针灸太冲、行间等肝经穴位,能够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使上冲的气血平复下来,从而辅助降低血压。
现代医学研究也对针灸降压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方面,针灸刺激穴位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某些穴位可促使身体分泌更多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神经递质,让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另一方面,针灸还可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水平。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较大,针灸可调节这些激素的分泌,间接对血压产生调节作用。
情绪与血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的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针灸能影响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促进内啡肽分泌带来愉悦感,同时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浓度,帮助身体从“应激状态”转向“放松状态”,进而对血压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百会穴为诸阳之会,针刺此穴能升阳固脱、平肝息风,调节头部气血运行,改善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还能起到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的功效,针刺曲池穴可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肝火上炎型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能疏肝理气、平肝降逆,当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升高时,按摩或针刺太冲穴,可舒缓紧张情绪,平抑上亢的肝阳,让血压逐渐稳定。此外,风池穴、内关穴、足三里等穴位也常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不过,针灸只能作为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规范的药物治疗。患者仍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习惯。同时,针灸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操作下进行,以确保穴位选取准确、针刺手法得当。(黄岛区中心医院 薛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