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睢县: “双核”驱动产业兴 “中原鞋都”步履坚

2025/10/24 13:23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2.3万

睢县县城。本版图片均由 徐泽源 摄


  睢县鼎能吉研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全自动干燥箱组装生产线。


  深慧视(河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制鞋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睢县鼎能吉研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全自动干燥箱焊接生产线。


  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操控数字化裁切设备,赶制鞋类订单。


河南嘉鸿鞋业员工正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


睢县中国鞋都博物馆。


  “十四五”以来,睢县秉持“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的理念,坚守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选定产业发展之路并持之以恒,全力壮大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带动新兴及传统产业协同共进,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了精彩篇章。从传统农业县成功破茧,迈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睢县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重塑县域经济的筋骨与血脉。

  1

  顶层设计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谋划与清晰路径。“十四五” 以来,睢县县委、县政府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以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深入实施“四梁八柱”产业培育计划,借助“一链两长四图谱六清单”机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致力于将制鞋、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传统产业培育成4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睢县积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同时,科学谋划需要政策支撑,睢县相继出台《睢县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举措,从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与要素支撑。坚持“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和“两个零接触”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目前,睢县形成“2+1+N”的产业发展模式,“2”指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1”为新增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N”涵盖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等。清晰的顶层设计为睢县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凝聚起全县上下抓产业、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2

  集群集聚锻造实体经济硬实力

  走进睢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乔、鸿星尔克、安踏等众多知名鞋企及配套企业汇聚于此,生产场景热火朝天。在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有序运转,机械臂智能作业,工人们各司其职,一双双崭新的运动鞋从这里装箱运往各地。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公司在睢县拥有3条智能自动化生产线、10条成品鞋和8条鞋底标准化生产线,可年产运动鞋800万双、鞋底1000万双,年产值达6亿元。”

  睢县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全面梳理制鞋产业发展状况,强化行业顶层设计。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推动存量企业优化布局,引导增量企业向高新区集中;坚持龙头项目带动,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挖掘鞋材、鞋机、物流等上下游招商引资项目,全面提升制鞋产业配套能力。

  如今,从鞋材研发、模具制作到成型组装、包装物流,睢县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睢县造”鞋畅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原鞋都”名片愈发响亮。目前,睢县已落地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618家,年产能3.5亿双,配套能力超90%,全国每10双运动鞋就有3双产自睢县,被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睢县另一主导产业,同样发展迅猛。商丘金振源电子、鼎能吉研、雄富光电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蓬勃发展,迅速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睢县电子信息产业链被纳入《河南省培育和壮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正全力打造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特色配套园区。目前,睢县拥有电子信息企业40家,年产能3亿件,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

  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不仅降低了配套成本,提升了整体竞争力,还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向睢县汇聚。睢县围绕主导产业,持续扩大开放招商,狠抓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实现产业规模与能级双提升。

  3

  创新驱动激活转型升级强动力

  在睢县,传统生产场景正被颠覆。河南鼎能吉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动力电池全自动干燥箱焊接生产线火花四溅,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该公司主要产品是锂电池全自动干燥线和预热隧道炉,用于锂电池生产干燥环节,已成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领军企业的核心供应商。通过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该公司拥有国家专利406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38项;建立了河南省新能源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省级研发平台,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十四五”以来,睢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鸿大光电公司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亚新窑炉公司拥有12项“节能、环保、高产、低耗移动式隧道窑炉”发明专利,起草编制的行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2024年,睢县引导金振源电子、嘉鸿鞋业成功申报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项目。2021年,睢县引进联想集团旗下智能制造板块企业——深慧视制鞋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5G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智能研发中心,研发出 SMRobot3000系列成型鞋智能线,实现各项工艺精准、高效,可满足不同鞋型、鞋码同线生产。相较于传统制鞋生产线,可节省人工70%,节省电能、胶水等耗材近40%,良品率超99%。

  睢县还立足链主企业,实施“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等措施,新落地鹏翔新能源等亿元以上企业13个;龙升新材料、豫粮集团等49家传统优势企业持续转型升级;带动绿草地、雄富光电等12家新兴产业企业不断壮大。中乔(河南)体育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开发区获评“河南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科技创新离不开专业力量支撑。睢县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科技项目实施、对外科技合作、共建研发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已为金振源科技、鼎能科技、乔丹鞋业等民营企业引进人才60名、团队5个;累计引进博士32名、硕士255名,“双一流”院校毕业生260名。创新“变量”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数字化浪潮为睢县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4

  营商环境厚植投资创业新沃土

  “自中乔体育入驻后,我24小时在场,丝毫不敢懈怠。” 睢县董店街道驻中乔体育首席服务员马永生说,他不仅帮企业联系施工队,还负责协调电业、水利等单位,更多时候参与建设和招工等工作。“从项目签约到投产,只用了70天,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贴心服务远超我们预期。”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这背后,是睢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睢县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树牢“把企业负责人当亲人,把企业的小事当成睢县的大事”理念,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选派企业首席服务员,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建立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营商环境扫码评议制度和执法检查扫码备案制度,在开发区790家企业设置专属“监督码”,监督行政行为3.3万余次。

  聚焦便企服务,睢县持续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等涉企事项,深入开展线上线下“两张皮”专项整治和 “一把手”走流程活动;新上线AI政务助手“睢晓政”,接入DeepSeek大模型,归集300余条政策法规,训练出1985个专业知识库,涉及全县38个政务部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锚定“企业需求在哪、政策就延伸到哪” 的政策导向,出台《睢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睢县服务民营企业五项工作制度》等政策文件,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体系,同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千企万户大走访”“银行走访企业”等活动,为企业贷款、用工招聘、减免税费提供帮助。

  优越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水和空气,滋养着企业成长的沃土,让企业家在睢县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使睢县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睢县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睢县,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冯阳 甄林)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