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豫菜:从黄河鲤鱼到新密卷煎 烟火里的城市味觉

2025/10/24 13:51 来源:大河报 阅读:1.7万

煎烧生态黄河鲤鱼


鲜汤烩面


蒸饺


  昨天,“老郑州郑州菜企业标准启动仪式暨首届郑州菜文化节”在郑州举行,“郑州菜”首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清晰的品类定位、系统的菜品标准走进公众视野。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餐饮企业把郑州菜作为主营菜品,“郑州菜”有快速兴起的势头,未来能否成为郑州地方菜系的代表,值得关注。

  一碗菜的城市初心

  “34年前,我揣着20块钱来郑州;今天,我想为这座城市找回‘味觉身份证’。”在首届郑州菜文化节上,“老郑州郑州菜”创始人罗战胜的发言,触动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弦。

  罗战胜说,作为八大古都之一,郑州有3000多年商都文明,有黄河滋养的食材,有西郊熬炒鸡、北郊焖子等散落的市井美味,但当外地朋友追问“什么是郑州菜”时,却没人能给出清晰答案——大众点评上搜不到真实“郑州菜”分类,这座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目前还没有属于真正意义的郑州菜系名片。

  这种“空白”,成了罗战胜心中的执念。2024年,一次外地友人的提问,让他下定决心:“郑州该有自己的菜!”他带着团队像“考古”一样跑遍郑州街巷,从新密农村的老灶台到管城老顺城街的老字号,从民间厨师到豫菜大师,一点点挖掘散落的味觉记忆……

  “郑州菜”的兴起

  这份执念,很快得到了中国烹饪大师魏兴东的响应。在魏兴东看来,豫菜以豫东开封官府菜、豫西洛阳水席、豫南信阳炖菜、豫北安阳菜为核心,作为省会的郑州,还没有形成标志性的城市菜系。“在地方菜的代表中,大家熟知的有山东的济南菜、浙江的绍兴菜、广东的顺德菜等,郑州作为河南的‘门面’,需要有自己的菜。”魏兴东的加入,让“郑州菜”的梳理有了专业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在首届郑州菜文化节上,老郑州餐饮企业发起的“郑州菜”有了清晰的“模样”,并给出自己企业在探索过程中的定义——“以郑州区域豫菜为代表,以河南传统烹饪技法为基础,选用地标性特色食材,结合郑州区域饮食文化习惯料理或创新的菜肴”。当天,首批“郑州十大代表菜”正式发布,从煎烧生态黄河鲤鱼到老郑州鲜汤烩面,从新密卷煎到荥阳垛子牛肉,每一道菜都带着郑州的地域印记。同时,“郑州菜企业标准”启动起草,从食材选择、烹饪技法到上桌温度,都有了规范方向。

  地域特色的符号

  魏兴东在解读郑州菜时,反复强调“根在黄河”,老郑州餐饮把“煎烧生态黄河鲤鱼”定为郑州菜的头牌,“不仅因为肉质细嫩,更因为它承载着郑州人的黄河情结。此外,新密卷煎、荥阳垛子牛肉等菜品,均源自郑州周边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是一代代郑州人舌尖上的传承。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让郑州菜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唤醒记忆。”

  从“吃口味”到“寻归属”的消费变化,为郑州菜打开了成长空间。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24年均接待游客超1.7亿人次,外地游客“想尝郑州特色”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本地年轻人对“郑州身份”的认同感不断提升,“吃郑州菜”成了一种“城市自豪”的表达。罗战胜在门店运营中发现,不少90 后、00后顾客会主动拍摄郑州菜发朋友圈,配文“这才是郑州的味道”——这种“味觉社交”,正是市场需求催生的新趋势。

  在解读郑州菜与河南本土豫菜的关系时,魏兴东指出:“郑州菜的出现,不是割裂豫菜,而是补充豫菜。”它以郑州为中心,融合了周边区县的风味特色,既保留了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精髓,又突出了“地域精准、市井鲜活”的特点。

  郑州菜,不止于“吃”……

  一位老餐饮人表示,对城市文化而言,郑州菜是一张“可品尝的文化名片”。郑州菜的出现,让文化变得“可吃、可带、可分享”——外地游客吃一碗老郑州鲜汤烩面,就能感受到郑州的包容;带一份荥阳垛子牛肉伴手礼,就能把郑州味道带回家;听一段煎烧黄河鲤鱼的历史故事,就能了解郑州的商都文明。这种“味觉文化”,比文字介绍更生动,比景观游览更深刻。

  正如罗战胜所说:“希望通过郑州菜,让世界记住郑州的味道,也记住郑州的文化。”

  “吃了大半辈子郑州饭,终于有了‘郑州菜’的名号!”退休教师张桂兰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每周都会带着孙子去“老郑州郑州菜”门店吃烩面。

  “来郑州5年,美食让我最难忘。”90后李萌萌来自湖北,第一次吃荆芥疙瘩汤时还皱着眉,如今却成了她聚餐必点的菜品。“刚开始不懂‘无荆芥不河南’,现在觉得这股特殊的清香特别亲切,就像郑州这座城市的包容”。

  全国地市菜系的崛起

  记者梳理发现,从浙江绍兴菜、江苏苏州菜、广东顺德菜,到同为河南的信阳菜,这些以地市命名的菜系,正打破“省份菜系”的笼统框架,以更精准的地域特色、更鲜活的文化内核,成为餐饮市场的新增长点。

  这些地市菜系的崛起,有着共同的“成功密码”:以地标食材为核心,打造地域标签。绍兴菜以“黄酒+河鲜”为特色;苏州菜以“太湖水产”为根基;信阳菜则凭借“南湾鱼、固始鸡”等地理标志产品。郑州菜同样遵循这一逻辑,将“黄河鲤鱼”作为核心,赋予其文化内涵,在首届郑州菜文化节上,这道菜也成为了大家必打卡的“网红菜品”。

  “一碗郑州菜,一世郑州情。”罗战胜的这句话感动着不少郑州餐饮人。从散落街巷的民间美味,到系统规范的地方城市菜系;从“找不到郑州菜”的尴尬,到“郑州菜”走出去的期待——郑州菜的发掘和兴起,变成了一场值得期待的饮食文化探索。(记者 魏朝林 文图)



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