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预防常见内科疾病
2025/10/24 15:01 来源:大河健康报 阅读:1.8万

在预防常见内科疾病方面,中医强调“治未病”理念,主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顺应自然规律来维护健康。以下从中医角度介绍几种常见内科疾病的日常预防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众参考。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预防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需注意“避外邪、养肺气”。春季风邪盛行,不宜过早减衣;夏季虽热,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冷风直吹;秋季干燥,可多食梨、百合等润肺食物;冬季寒冷,注意头部、颈部保暖,防止寒邪入侵。
中医提倡“动则生阳”,适度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但运动后避免立即吹风或喝冷饮,以防“外寒内热”引发感冒。
日常可多食白色食物,如银耳、莲子、杏仁等,中医认为白色入肺,有助于滋养肺阴。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耗伤肺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导致胃痛、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强调“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食物宜温热,少吃生冷、过硬、过烫的食物,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使唾液充分分泌,帮助消化。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细嚼慢咽能减轻脾胃负担,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需注意“调气血、畅经络”。
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但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日常饮食应以谷物、蔬菜为主,适量搭配肉类。减少盐、油、糖的摄入,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以维护血管健康。
中医将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归为“消渴”范畴,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有关。预防需从“控饮食、调情志、适劳逸”三方面着手。
主食可适量搭配粗粮,如燕麦、玉米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过多食用甜食、油炸食品,保持饮食均衡。
情志失调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代谢功能。日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适度劳动和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正气。
中医预防疾病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和情志,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日常预防无须复杂方法,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细节中。(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 朱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