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白领跨界当村支书:鸡窝旁开直播、土货飞全国
2025/10/23 11:23 来源:大河报 阅读:2.5万

王昊和“大婷子”直播推介家乡卤肉,介绍孔集乡的历史文化。

王昊摆起卤肉摊,刚出锅的软烂卤肉备受老人青睐。

王昊打开电商后台,讲述如何把家乡土货销往一线城市。

王昊的直播间藏着村里老人的“工作岗”。不用出村,留守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别以为村支书只守着田埂!河南有位85后村支书不走寻常路,把工作室搬到鸡窝旁,开起助农直播。5年前,他还在上海穿西装敲键盘、盯着屏幕算KPI;如今扎进村里追土鸡——这位反差感拉满的村干部,正是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孔集乡刘堌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昊。
他搞直播有实招:给土鸡办“身份证”,直播间现称现卖,隔天土鸡蛋就能“飞”上北上广餐桌;傍晚支起卤肉摊,用方言吆喝“免费尝”圈粉,连投喂流浪猫都成了网友催更的理由。有人质疑他“不务正业”,他凭啥让北漂设计师辞职返乡?又咋把乡村土货卖到供不应求?
后院抓鸡忙!直播带货把家乡土货
“一键”送往一线城市
上午10点半,宁陵县孔集乡刘堌堆村村委会临时办公点——一处空置校园里,雨后水洼星罗棋布。记者拨通王昊电话,听筒里满是鸡鸣和他的爽朗声音:“张记者,我们在后院抓鸡呢!你进大门直接向北走!”
记者循声往后院走,只见铁丝网围起的饲养区里,十几只散养走地鸡和两只鹅四处逃窜,“这些是柳河镇一位大娘养的,她老伴住院没时间照顾,急用钱,就送过来让我们帮忙卖。”王昊说话间,一只被逮住的鸡扑棱着翅膀咯咯叫,捆上腿后被送上农用三轮车。
载鸡的车在前院停稳,院中央的不锈钢长条桌瞬间成了焦点:两筐土鸡蛋、一沓手工干粉皮、半盆麦仁整齐摆放,旁边还放着电子秤。“这是中午助农直播的‘战场’,顾客看上哪只鸡,我们现场称重,再把有溯源功能的条码绑在鸡身上,一鸡一码,就像给鸡办了身份证。”王昊解释。
趁着助理布置直播场景,王昊领着记者走进一间约45平方米的教室。“这是我们的工作室,有点简陋。”两张拼桌当工作台,摆着台式电脑;西侧讲台旁是打包台,堆着防撞泡沫;北侧放着长沙发和狭小板床;东侧墙上 “现场收货 助农直播”八个红底大字格外醒目。
“乡亲们送来的货,我们现场收、现场播,‘321上链接’!就这么简单直接。”王昊笑着说,“以前在上海,我觉得流量是生意,回来后才知道,村里的流量是‘老乡的盼头’。脚踩在泥土里,才知道老乡需要啥;手里握着流量,才能把老乡的盼头变成实在的收入。”
据了解,王昊曾是穿梭在苏州、上海的“南漂”,他在昆山做过人事招募,在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里谈过招商租赁。2020年10月,他揣着改变家乡的念头回村任职,面对“无特殊交通优势、无特殊人文环境、无集体经济产业”的困境,偏要蹚出条路来。他跑断腿筹措资金、对接资源,把400平方米的场地建成宁陵县农特产品上行基地;开“王村长”账号直播,搭起线上农贸市场,累计销售额超200万元。他不为当网红,就想靠电商让乡亲守着家、陪着老小,也能把日子过红火。
他没把记者当外人,直接打开电商后台:“你看,直播间里现场称重,这只鸡128元,那只138元,对应做链接,一物一链接。”后台页面上,散养鸡、粉皮、麦仁等农产品一应俱全,商品主图是王昊乐呵呵抱鸡的照片。“最近帮老乡们卖出了5万多块钱的农产品。”记者凑近一看,待结算金额显示为55322.25元。
几袋打好包的麦仁旁,王昊指着地址介绍:“这包麦仁发浙江绍兴,这些土鸡蛋发广州、上海、深圳。上次有个杭州客户说一只土鸡要600元,咱这儿百十块钱就能买到,性价比绝了!”他强调,村里的走地鸡吃五谷杂粮,不喂饲料。
3人团队全能作战!爆单限流不慌,
20分钟搞定信号塔选址
王昊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早上8点半去乡里开会,布置落实完工作,11点准备农产品销售直播;下午直播结束,把鸡鸭送到屠宰点,打包发货,5点到镇上出卤肉摊,边卖边播,下播得晚上八九点,有时拉时长到十点还下不了播。”
因为太忙,团队新加入大学生助理刘凯。“团队3个人,每人都是AB岗,拍视频、剪视频、后台运营、直播、打包、发货,啥都会。”王昊正说着,团队突然发现店铺商品链接全被下架。三人紧急排查,推测是前一晚直播爆单1100余单,触发了平台保护机制。
“平时卖200到300单,昨天创了开播以来最高销量,估计监测系统以为我们刷单了。”王昊赶紧安排伙伴协调解决,自己则接到县里通讯服务商的电话。村里移动信号不好,对方来为信号塔选址。
王昊立马骑电动车往村头赶,好在看了两块地就敲定了位置,随后他直奔田地主人家。在家的阿婆拧着沥水的衣服,笑着迎接:“小儿(商丘方言中小伙子的昵称),你来啦!”“姨,咱村信号不好,移动公司要装塔,占地不大,每年都给租金,您看行不?”“租金给不给都行,公家的事咱支持!”……不到20分钟,选址、沟通全搞定。
赶回工作室,货品仍不能上架。“先打订单,下午该发货发货,我去邻村想办法,保障晚上直播。”他没慌神,带着刘凯出门拍日更视频。12点40分,拍完素材的王昊坐在沙发上用手机剪辑,十几分钟后,一条配着思乡音乐、展现乡村新风貌的视频就剪好了。
下午5点,孔集新小区北侧的玉米地前,王昊套上围裙,用洪亮方言吆喝:“都来吃,都来尝,先尝后买知道好歹!”刚戴好口罩,身后玉米地里传来猫叫,“我的头号粉丝来啦!这是猫妈,总带着猫仔来蹭肉吃。”他赶紧切肉投喂,“这猫在直播间可受欢迎了,它一叫,网友都发弹幕让我喂它。”
不一会,摊前围满了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卤肉炖得软烂,老人吃着不费牙。”一位老主顾笑着说:“我在青岛刷视频都刷到你啦!”王昊立马接话:“下次不用回来,网上买就行!”
傍晚6点,当地网红“大婷子”来到摊前,和王昊简单沟通后开启直播。镜头前,王昊不仅推销卤肉,还热情介绍孔集乡的历史文化,直播间里欢声笑语不断。随着在线人数破千,网友纷纷刷屏“上链接”,热闹得像赶大集。
从陆家嘴James到村头“亚东”:
他自担风险,把老乡盼头变收入
谁能想到,五年前的王昊还是在上海陆家嘴高档写字楼穿梭的白领,如今张口就是“婶儿,明儿咱家鸡蛋能攒一筐吧”。回忆起2020年被推选为村支书的经历,他笑道:“这就是从陆家嘴洋气‘James’,变回村头老乡唤我乳名‘亚东’的跨界人生。”
刚上任时,村委近乎瘫痪、道路破损、产业薄弱,可这位“85后”却看到了机遇:“农产品无污染、原生态,大城市里有钱都难买!要是连咱自己都不宣传家乡、不为乡亲增收着想,谁还会帮咱?”
如今,王昊是拥有30多万粉丝的主播。起初,他在社交平台发工作日常,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23年整治人居环境时即兴唱豫剧选段的视频意外走红,他才找到方向。之后,他坚持高频更新短视频,每天两场直播:中午帮村民卖农产品,晚上主推当地卤味熟食等。
“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他们把鸡鸭拿到集上,待一天可能都卖不出去,我们直播效果好的话,一场就能卖十几只。” 王昊说,他们不压货款,老乡送来农产品,当场结现。仅去年春节,他就帮老乡卖出上万只禽类。
收农产品时,王昊的标准很严格:“土鸡蛋产蛋不能超48小时,最好是当天的。顺丰发外省次日达,我们得负责售后,不新鲜的坚决不收。”一开始老乡不理解,他耐心解释:“收好货,客户体验好,线上销量才能上去,规模才能扩大,不仅能多创造家门口的工作岗位,大家的农产品也能更好变现,这是良性循环。要是把关不严砸了招牌,农产品就更没出路了。”
收走地鸡时,他按每斤20元给乡亲结算,没卖出前由团队负责喂养,一旦掉秤或死亡,损失全由他承担。“风险确实大,但能让乡亲们立马拿到钱,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才有奔头!”
王昊坦言,团队需要一定盈利维持运营,但终极目标是“留守老人有活干、庭院经济有销路、村庄有知名度”。
通过“日播+节庆专场”,他带动周边村子发展电商,还孵化乡村主播。据统计,直播间60%的客户是在外游子,“让老乡尝到家乡味”的初心,正推动直播间形成复购与口碑双增的良性循环。
直面质疑:躺平不作为才丢人!
带动40多位老人家门口就业
面对“村务治理用了哪些网络技术”的提问,王昊分享了用新媒体服务乡亲的经历。他曾拍摄寻人视频,经社交媒体扩散两天一夜,帮村里找回走失老人。此外,他还邀网红主播借社交媒体推广家乡酥梨,打响宁陵县农特产品名气;同时凭平台影响力拉赞助,既用于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又帮扶困难群体,逢年过节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送棉被和慰问品。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直播间不时有人说“村支书不该摆摊挣钱,太丢人”。对此,王昊不仅把质疑置顶,还坦荡回应:“摆摊卖货不丢人,躺平不作为才丢人!要是流量有价值,我就想用来宣传家乡、推荐好品。留守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带货,我就把线上福利搬到线下,让他们也能享流量红利。现在跟着干活的留守老人有40多位,从分割卤肉到打包贴单,大家都干得越来越熟练。我相信,曝光度高了,更多资源会进来,家乡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采访中,王昊的初中同学、团队成员冯轲红了眼眶:“我2007年离乡读大学,之后在北京做装修设计。今年37岁,终于回了家!”冯轲说,年初王昊动员他返乡时,他看到同学帮老乡卖了那么多鸡鸭,又想起自己每次离家的不舍,就决定回来,“在北京一年要往家跑好几趟,每次离开都磨磨蹭蹭不想走。现在每天跟老乡打交道,虽然收入不如以前,但心里特别安静、充实。”
冯轲透露,去年冬天,王昊帮老乡卖农货自己赔了4000元,收来的鸡1天可能折1两秤。“王书记说,农村工作好做也难做。好做,是因为只要让村民有收入,就没人争地边、计较几棵庄稼;难做,是因为没收入,人闲下来就容易起矛盾。现在老乡在厂里一天能挣100元,打个包、切个肉,都干得很起劲!”
王昊琢磨:“天转凉了,想帮村民卖炸蛋白肉、菜籽油,都是农家能生产的东西。之前定制过一款酱豆,用我自己‘王村长’的商标和头像,卖了14万单,算打出了名堂,现在十几公里外的老乡都会送鹅过来让我们卖。”
从陆家嘴白领到裤腿沾泥的村支书,他脚踩泥土、手握流量,用最实在的行动,把家乡土货推向全国,也把希望种进了乡亲们心里。( 记者 张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