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不是堆层数,空气穿衣法效果更佳
2025/10/23 14:44 来源:大河报 阅读:2.6万


“超级抗冻版”穿搭,男士参考(上)和女士参考(下)。
近期,多地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新低。虽然从节气上说还未入冬,但体感已经有冬天的感觉了。冷空气来袭,怕冷的人恨不得把家里的所有衣服都套身上,很多人已经穿起了羽绒服或者正打算购买羽绒服。不光要穿羽绒服,有人里面还要穿毛衣、秋衣、打底衣层层套,生怕一个没穿够,寒气就从缝隙直入五脏六腑。但这么穿舒服程度直接下跌,感觉好像也没暖和到哪里去,那么,羽绒服作为“过冬必备”,应该如何正确选购?为什么羽绒服里多穿点反而不如少穿来得暖和?
影响羽绒服保暖程度的三个因素
掌握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这三个关键指标,在选购羽绒服时就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策,找到既舒适又保暖的理想选择。
绒子含量。在羽绒服中实际发挥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根据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绒子含量超过50%的,才算是合格的羽绒服。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
充绒量。充绒量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指的是羽绒服内部纯羽绒的净重量。选购建议:初冬轻薄款羽绒服充绒量:40~90克;一般厚度短款羽绒充绒量: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羽绒服:180克左右;适合北方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180克以上。
蓬松度。蓬松度是每单位羽绒所储存空气体积的能力。通俗来说,蓬松度越高,羽绒储存的空气越多,保暖性能就越好。
总的来说,选好羽绒服,这几步标准最为关键:看羽绒服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是否为国标GB/T14272-2021;看“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看“充绒量”,克数越大越保暖;如果有,可以看“蓬松度”。蓬松度大于800即为高品质羽绒。
四步挑选羽绒服
选购羽绒服时,还可以通过手感、气味等方式鉴别填充物质量。
按。将羽绒服铺平,轻轻按压然后让其自然恢复,看其是否很快回弹至原状。如果回弹很快,说明羽绒服的蓬松度好,羽绒保温效果好;若回弹很慢,说明填充物质量欠佳;若根本无回弹性,填充料很可能非羽绒。
揉。用双手揉搓羽绒服装,感受其手感柔软程度,看有无羽毛梗或毛绒钻出。如有,说明面料不防绒,穿着后容易飞出羽毛,一段时间后保暖性更易下降。
拍。拍打羽绒服,看有无粉尘溢出。如无粉尘溢出为好产品;如有,则为粉碎毛等伪劣填充料所制,不建议选购。
闻。用鼻子接近羽绒服深呼吸数次,闻有无异味或臭味。无气味最佳,如有明显气味则不宜购买。
保暖的奥义,是适度的蓬松
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产热,由于人体和外部环境的温差,我们身体也在时刻散热。因此保暖的本质,就是减少人体本身热量向环境的散失。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传导热量速度比较慢的东西。那怎么看物质传递热量的速度呢?
我们可以看热导率这个指标。热导率是单位面积、长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下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一种物质的热导率越低,它传递热量的速度就越慢,而保温效果就越好。反之,热导率高,传递热量速度快,保温效果就不好。因此,对于一件既定的衣服而言,除了它本身的热导率要够低,它还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空气层,强强联合保温效果更佳。
舒服又温暖,真不难
除了温差导致热对流,穿衣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当层数超过某个值后,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反而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减少。
如果想要穿得保暖,可以采取这个公式来穿搭:
1.外层选择羽绒服、棉服、羊绒大衣、环保皮草、冲锋衣等有一定抗风能力的衣服,如果本身可制造较厚空气层更佳。
2.中层采用柔软、蓬松的摇粒绒、抓绒、薄羊绒、羽绒内胆等再制造空气层。如果外套本身就比较保暖,且比较抗冻,可以去掉中层。
3.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贴身保暖内衣、速干衣、瑜伽衣等,迅速透湿透气,避免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湿气在衣物内积攒,影响外层的蓬松度降低保温性能。
几个具体的穿搭供大家参考:
超级抗冻版(应对-15℃的暴雪日)
男士:厚款外套(毛外套或羽绒服)+羊毛毛衣+打底衣。女士:长羽绒服+轻薄羽绒内胆+长袖瑜伽服/皮草+羊毛针织衫+打底衣。
基础抗冻版(应对-5℃左右的温度)
男士:羊毛大衣+羊绒毛衣+打底衣。女士:长款羊毛大衣+超薄款羽绒服(充绒量30g左右)+长袖春装。
想保暖真不是靠硬堆层数,掌握好空气穿衣大法,才能舒舒服服从头暖到脚!(来源:央视新闻、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