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后 她两度驾机冲向蘑菇云
2025/10/17 15:52 来源:河南商报 阅读:2.8万

88岁的张连芳,眼神坚定如当年 张连芳是中国第二代女飞行员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制图/首席编辑 杨芳芳
她是新中国第二代女飞行员,曾亲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如今,88岁的她再次穿上飞行服,眼神中的坚定一如当年,她就是原空军十三师女飞行员张连芳。
1959年,张连芳从航校毕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第十三师的一名飞机领航员。
1964年,张连芳被选中前往西北执行秘密任务。到了马兰基地,张连芳才得知,这次秘密任务与原子弹有关——她和战友们要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空中保障并承担空中采样工作。
10个月的时间里,张连芳和战友们承担着大量运输工作,并与大西北严酷的气候条件进行对抗。极大的昼夜温差、难以入喉的“苦水”、足以刮跑飞机的十三级大风……凭借着对航线充分的了解和高超的技术能力,张连芳所在的机组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场的人形容:“天上好像突然多了一颗太阳。”
核爆发生30分钟后,是蘑菇云形成最好的时机,张连芳和战友们驾驶着改装后的飞机,尽可能地贴近蘑菇云。“从边上‘噌’一下穿过去,大概几秒钟,样就采到了。”
空中采样是原子弹爆炸试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只有拿到这些数据,才能获得分析爆炸效果的第一手资料。
蘑菇云附近气流强劲,能见度很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飞机出现剧烈摇晃。机组努力保持飞机平飞,等待张连芳计算好进入云团的最佳角度和最佳时机。张连芳回忆:“飞机震动得上蹿下跳,脸都被烤得像发烧一样。”
然而,第一次采样工作完成后,张连芳和战友们却作出一个决定:返回,再采一次!
好不容易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再采一次?张连芳的回答气势十足:“要保证任务完成得好,我张连芳干啥都要十全十美,不能半途而废!”
核爆试验之后,张连芳回到部队,继续默默从事飞机领航员的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
如今,88岁的张连芳虽然离开了蓝天,但仍在书写蓝天的故事。她把记忆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变成落在纸上的文章,将那段尘封的过往讲给更多人听。(文/图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