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拼多多“千亿扶持”助“归雁”返乡创业

2025/09/24 14:22 来源:大河报 阅读:1.7万

  化妆刷产业让当地“妈妈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李洋 摄)


  虽是 “毫毛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更成就 “顶流”产业。在河南周口鹿邑县,依托 “薅羊毛” 的传统技艺,这里崛起了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让 “老子故里” 又添 “中国化妆刷之城”新名片。

  “归雁”返乡:代工企业的品牌梦

  “豫东小山羊”这个名号,对于河南老饕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河南周口、商丘一带的农户家中,或多或少都会养上几只山羊。

  山羊多了,当地跟羊毛相关的买卖也多了起来。但在多年前,羊尾巴上的毛因为毛质硬且弹性大,难以作为纺织材料使用,被人视为“废品”。

  直到有村民探亲时发现,这些 “废品” 竟是国外化妆品企业急需的化妆刷原料,鹿邑化妆刷产业就此萌芽。

  如今,鹿邑已坐拥 “中国化妆刷之城” 美誉: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全球95%的化妆刷用动物毛、85%的人造纤维毛均产自这里。

  “这是黄狼尾毛,这是山羊毛,这是现在常用的人造纤维毛……” 在鹿邑县鸿鑫刷业展示墙前,公司副总经理周长军手持化妆刷如数家珍。

  2019年,周长军与同乡梁超杰相遇,彼时鹿邑不少尾毛加工企业扎堆赴广东做外贸,却因竞争激烈难拓订单,急需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恰逢鹿邑县实施“凤还巢”工程,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的化妆刷产业园,并提供土地、贷款、房租、电费、水费等诸多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鹿邑籍化妆刷产业老板回乡创业。

  于是,这两个年轻的鹿邑人一拍即合:回家乡搞化妆刷,外贸、内贸两条腿走路!

  “我们的深圳工厂曾经长期给兰蔻、Bodyshop等品牌代工化妆刷,但代工模式不仅利润薄,且话语权弱、抗风险能力差。我们逐渐意识到面向国内市场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周长军说。

  2019年,他们在鹿邑投资建厂;2021年,工厂建成投产,周长军返乡组建电商团队。

  从“拼价格”到“拼品质”

  从沿海到内陆,从品牌代工到自建品牌,这并不容易。因不了解国内电商人群喜好和动销模式,起初周长军心中的“爆款”在市场上反响平平,首款产品备货两万多套最终却只卖出1000套。

  “出师不利”让周长军意识到,跨境转内销绝非简单的产品平移,必须从消费习惯、使用场景到价格策略都进行本土化重构,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他们重新审视市场,2022年决定入驻拼多多。

  “小二手把手教我们进行阶梯运营:先靠新品破零,再通过大促稳销量,最后靠秒杀冲爆发。”周长军也在实践中掌握了“操盘密码”:尽可能多开新款,产品要有差异性,品质要好,而且还要快。

  “以前的外贸刷,正常生产周期是60天,我们现在要求工厂25天就能上架一款新品。”周长军介绍,通过拼多多定向补贴和流量倾斜,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让其团队有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上。

  他说,最近针对拼多多消费者,又开发了一款包括11支眼影刷的拉丝黑“专供款”,目前已累计卖出60万套。

  得益于拼多多“千亿扶持”对西部市场的投入,半年内,周长军工厂发往西部六省的订单量增长约50%。截至今年7月,鸿鑫刷业在拼多多平台销量同比增长70%。近期,他们在鹿邑增设了20多个加工点,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0个。

  小刷子背后的鹿邑“宝妈天团”

  随着鸿鑫刷业旗下的卡丽色品牌在拼多多的销量和口碑不断提升,其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也不断拓展。

  “一天能装2000多单,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老家算高工资了!” 工厂里的员工有不少附近的宝妈,骑车10分钟到岗,接送孩子与上班两不误。

  傍晚时分,不少村民还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将一箱箱货物送到鸿鑫刷业的质检员手中。

  “我们和农户合作‘来料加工,在家制作’,特别适合‘妈妈岗’和行动不便的‘银发工人’和残疾人群体。” 周长军介绍,公司已与周边100多家农户合作,让不便外出的人在家就能稳定增收。

  杨玉峰便是其中一员。起初,因为需要照顾家庭,她在公司兼职采购和品控。随着电商平台的订单不断上涨,她在当地一家学校附近开设了一个加工点,为20多名宝妈提供了“妈妈岗”。

  “孩子上课,妈妈上班;孩子放假,妈妈休息。”杨玉峰说,小小的加工点带给妈妈们的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生活的主动权。 

  周长军说,拼多多的“短平快”动销模式和在运营上的保姆式帮扶,帮企业少走了弯路。“销量做大了,乡亲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谈及未来,周长军表示,公司已扩建生产车间,实现了从刷毛制作、手柄生产到成品组装的完整生产链路,希望未来能打造出代表鹿邑品质的标杆性品牌。(记者 陈骏)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