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李子柒师父坐镇漆艺制作赛 海归高手“动真格”

2025/09/24 13:53 来源:大河报 阅读:2万

  赛项裁判长范国忠(左)在重申作品测量的细节要求


  选手在比赛中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吴国强 摄影


精美的比赛作品


  当一项延续八千年的古老技艺“邂逅”国家级技能大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首次跻身国赛的“新成员”,漆艺制作赛项一亮相就自带高光:海归选手带着日韩漆艺经验归来,与中国传统技艺碰撞;裁判团堪称“顶配”,李子柒的漆艺师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北方雕漆代表李志刚等诸位大咖坐镇,为赛项保驾护航;27名优秀选手覆盖老中青三代,打破“传承断层”担忧。

  这场漆艺竞技“盛宴”,藏着多少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密码?

  从“地域限定”到全国炫技

  漆艺首进国赛,27名高手顶峰过招

  “漆艺此次入列全国技能大赛,不是一次简单的赛事扩容,而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国家级的传承与竞技平台。”9月22日,谈及漆艺制作赛项首次“亮相”国赛,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专访时,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漆艺制作赛项裁判长范国忠的话语中满是感慨与期待。

  来自全国各省份的27位优秀选手齐聚河南郑州,涵盖了行业老艺人、职业院校学子、海外深造归来的专业人才等多个群体,实现了漆艺人才的“全国大聚合”。范国忠介绍,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赛场内专门设置了兼具恒温恒湿功能的“荫房”,无论是选手工位的小型“荫房”,还是公共区域的集中“荫房”,都精准模拟了漆艺创作所需的环境,让来自不同地域的选手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赛事设计更是紧扣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核心。此次漆艺制作的赛题以郑州博物馆藏品白衣彩陶钵为原型,要求选手在复刻这一文物器型胎体的基础上,抽取中国彩陶文化中常用的人或动物纹样,完成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

  “我们希望通过赛事命题,让选手们思考如何将文物元素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范国忠解释道。

  在范国忠看来,此次赛事的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传统漆艺单一技艺传承的模式,推动多种非遗技艺的跨界融合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度渗透。“过去提到漆艺,人们可能只会想到雕漆、楚式漆器等单一门类,但这次大赛中,选手们展现出的技艺融合能力令人惊喜。”

  李子柒漆艺师父来了

  赛项裁判团“顶配”阵容曝光

  此外,在赛项中,选手需要引入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三视图”,先通过数字化工具完成效果图设计,再通过手工技艺将创意落地,而这种“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的融合,正是赛项对选手提出的核心挑战,也是漆艺实现“活态传承”的关键。范国忠表示。

  大赛对赛项的重视,也体现在裁判队伍堪称“顶配”的构成上。据悉,此次漆艺制作赛项的裁判团汇聚了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与高校专业院长,既有深耕行业几十载的技艺泰斗,也有熟悉现代设计理念的学术专家。“比如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她是知名博主李子柒的漆艺指导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刚,则是北方漆艺最高水平代表人之一。”范国忠介绍,多元的裁判视角确保了赛事评审既尊重传统技艺的规范性,又鼓励创新探索,为选手提供了更开放、更包容的竞技环境。

  海归选手学成归来

  同场竞技解锁传承新局

  “看到赛场上年仅20岁的年轻选手能熟练掌握复杂的漆艺技法,与52岁的行业老艺人同台竞技,我感到欣慰!”谈及此次参赛选手的年龄结构,范国忠的语气中满是自豪。27名选手中,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同台竞技,打破了外界对传统技艺“传承断层”的担忧,展现出漆艺人才队伍的梯队化发展态势。

  更令范国忠惊喜的是,此次有海归学子参赛,他们从日本、韩国等具有漆艺技术的国家学成归来,为赛事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日本、韩国的漆艺在产业化、设计创新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中国漆艺无疑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和更丰富的技艺门类。”范国忠表示,这些海归选手的参与,不仅推动了中外漆艺文化的交流,更让中国传统漆艺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彰显出自身的文化自信。

  推动中国漆艺入局世界技能大赛

  让全球看见东方技艺顶流

  谈及赛事的长远目标,范国忠提出一个更宏大的愿景:“我们希望通过全国技能大赛的积累,让漆艺制作赛项最终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东方技艺顶流,值得被看见!”在他看来,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性技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世界技能大赛中尚未设立漆艺相关赛项,这既是遗憾,也是中国漆艺走向世界的机遇。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赛赛事不仅注重选手技艺的提升,更致力于推动“以赛促产、以赛促融”的全链条发展。此外,赛事还将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漆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瞧 文图)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