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核雕艺人赵宗伟:拿果核雕人物 用刻刀传承传统技艺
2025/09/23 11:11 来源:大河报 阅读:2.6万
在洛阳市涧西区一处不足8平方米的地下室里,46岁的赵宗伟俯身于工作台前,左手紧握一枚橄榄核,右手持刀如笔。刀尖游走间,一个罗汉的眉眼渐次分明,这里是他的一方天地,也是他十年如一日打磨核雕技艺的“战场”。
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作为雕刻原料的传统民间微雕工艺。赵宗伟与“刀刻”的缘分,早在学生时代就已埋下伏笔。“那时候没有专业工具,就找废弃的麻将牌,用小刀片一点点刻字。”他笑着回忆,起初只是觉得新鲜,没想到久而久之,不仅练出了稳定的手劲,还摸清了刀具与材质的“相处之道”,这为后来接触核雕打下了基础。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宗伟在网上看到有人将一只老鹰的造型雕刻在橄榄核上,并且售价不菲。“当时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小的东西是怎么雕刻上去的?还能卖这么贵?”好奇心驱使他网购了一套刀具和一些橄榄核,从此踏上了核雕之路。
赵宗伟说,核雕的难度远超最初的想象,一件完整的核雕作品需要选核、修型、定位、粗雕、细刻、打磨等数道工序,每一刀都需要非常精准,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核就那么大,雕错一刀就没法改,只能作废。”他回忆,刚开始学习时,只能照着照片临摹,常常因为下刀轻重不当、比例把握不准,一天就废掉好几枚橄榄核。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打过退堂鼓,而是一遍遍摸索技巧,慢慢找到手感。随着对核雕的喜爱愈发浓厚,他还专程前往核雕技艺发达的舟山、苏州等地学习参观。
“看到当地师傅的刀工、对作品比例的把控,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回来后,他更加刻苦练习,家中地下室那间小屋,成了他的“核雕天地”。在这里,他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左手大拇指因长期握核、辅助雕刻,渐渐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如今,赵宗伟的核雕作品已有了自己的特色:他擅长雕刻人物,罗汉、关公、钟馗等在他的刻刀下都格外传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赵宗伟说,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全凭对核雕的热爱。由于缺乏绘画功底,对于复杂的题材还有些力不从心。
赵宗伟对未来也有着清晰的规划,“先把雕工磨得更精,让人物雕刻的细节更生动,同时还要补补绘画基础,多学些构图技巧,以后尝试更多样的核雕风格。”在他眼中,小小的核果不仅是创作的载体,更是传承传统技艺的媒介,而他愿意一直做那个在方寸之间,用心雕琢匠心的追梦者。(记者 李晓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