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激活中原文化IP价值 增强核心竞争力

2025/09/19 10:15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1.7万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根脉与主干,承载着“何以中国”的基因密码,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源泉。我省拥有丰富的中原文化资源,如何系统性激活沉睡的文化遗产,将其从静态资源转化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市场价值的IP,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

  顶层设计擘画蓝图,构建体系化中原文化IP矩阵

  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激活文化IP价值,首在科学规划与战略引领。面对文旅消费体验化、个性化的新趋势,我省在《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为中原文化IP的价值转化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其核心是构建“4+8+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这一矩阵体系,正是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一核心品牌的战略解码与实践支撑。“4”个全球著名文化IP,即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构成了河南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是河南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基石。“8”个国际知名文化IP,如仰韶文化、甲骨文、二里头文化、宋文化等,是中华文明谱系中的璀璨明珠,是“读懂中国”的关键索引。“N”个全国一流文化IP,则涵盖了中原名山、历史名镇、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多个维度,形成了潜力巨大、梯次分明的IP资源库。这个矩阵体系,既有“高峰”引领,又有“高原”支撑,为系统性、规模化激活中原文化IP价值提供了战略遵循和实践抓手。

  守正创新数字赋能,打造新时代中原文化核心标识

  文化IP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的同频共振。近年来河南文旅的频频“出圈”,其核心在于推动历史文化时尚表达、厚重文化现代转化。以守正创新为价值内核、以数字赋能为技术羽翼的双轮驱动,共同完成了对传统文化IP从内容、体验到链接方式的系统重塑。

  守正创新,守正是根基,守的是中原文化的精神谱系与历史真实;创新是灵魂,是用当代的审美、语态和逻辑,赋予古老故事全新的生命力。所有出圈案例都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唐宫夜宴》在严谨考据唐三彩乐舞俑真实形态、妆容、服饰的基础上,赋予乐俑“俏皮少女”的人格化设定,实现了从文物“复刻”到角色“焕活”的创新升级;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将厚重文博知识创造性地转化为游戏化体验;开封万岁山则在传承武侠精神的同时,打造了人人皆可入戏的沉浸式社交场。正是“守正”赋予了IP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内核,创新才能为其插上拥抱大众、对话时代的翅膀。二者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共同完成了对传统文化IP从内容、体验到链接方式的系统重塑。

  数字赋能是关键支撑,它为讲好故事带来了范式革命。如果说创意转化解决了文化叙事的灵魂问题,那么数字技术则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其赋能作用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重塑感知体验,二是创造价值链接。在重塑感知体验层面,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将静态的、单向的文化展示,升级为动态的、多维的、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的感知方式。例如,龙门石窟运用全息投影、AR等技术,让千年前的佛像动起来,让游客得以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这种直击人心的震撼是传统图文讲解无法比拟的。而在创造价值链接层面,数字技术则更进一步,将文化IP转化为可确权、可流通的数字资产。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云纹铜禁等文创数字藏品上线即“秒光”,便是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文化IP赋予了全新的资产属性和广阔的价值空间。这些成功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已不仅是辅助手段,更是创造全新文化体验、链接年轻群体、开拓产业新赛道的关键桥梁,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倍增器。

  跨界融合产业联动,构筑以IP为核心的文旅发展新生态

  激活IP价值的最终落点,在于构建一个可持续、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生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文化IP从单一的文旅符号,向赋能百业的经济引擎转变,将线上的“现象级流量”转化为线下的“可持续留量”,实现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倍增”的转变。

  产业生态的构建,在于以IP为轴心,重塑文旅产业内循环。一方面,是推动IP内容植入,提升核心吸引力。从清明上河园对宋文化的深度复原,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构建的沉浸式戏剧群落,都是通过强大的IP内容,将景区从简单的观光地,升级为具有独特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的目的地。另一方面,是延伸IP消费链条,放大综合效益。通过将IP元素系统性地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打造IP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研学课程。特别是以河南博物院为代表的文博机构,通过系统性的文创产品开发,将莲鹤方壶、妇好鸮尊等国宝级文物转化为可触摸、可携带的文化消费品,不仅形成了“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更构筑起“看到的是IP、体验的是IP、带走的还是IP”的消费闭环,实现了产业内部的价值最大化。在内循环的基础上,产业生态的关键跃升则在于以IP为桥梁,驱动文商旅跨界大融合。一个成熟的IP生态,必然是开放和无界的。河南正积极推动文化IP走出景区,融入城市肌理和商业血脉,打造主客共享的消费新空间。通过充分发挥胖东来、蜜雪冰城等本土商业品牌的流量效应,推动甲骨文、宋文化等IP与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的有机结合,让文化成为商业引流的“发动机”,让商业成为文化变现的“放大器”。这种“文化赋能、街区焕新”的微改造、精提升,能够拓展IP的应用场景,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开放的文化体验场,有效增强城市的综合吸引力和产业活力。(赵杰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