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展秸秆高效还田试点 打造千亩以上引领区
2025/09/16 15:03 来源:河南商报 阅读:2.4万
河南晨晖农牧有限公司厂区内待处理的小麦秸秆
舞阳县某公司用农作物秸秆做成的食用菌培养基料
农作物秸秆被称为“另一半农业”。作为全国秸秆产生量排名第二的省份,河南拥有庞大的秸秆资源体量。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明确要健全秸秆“收、储、运、用”网络,推进秸秆科学还田与高效离田,全方位激活秸秆的资源价值。
秸秆还田增地力 筑牢农业绿色发展根基
今年“三夏”期间,农业大县舞阳县的部分小麦秸秆经打捆后,被运送至河南晨晖农牧有限公司。在这里,秸秆先粉碎成末,按比例与畜禽粪便混合,经20多天高温发酵,再经过3~6个月的陈化,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撒入农田既能实现秸秆深度还田,又能让废弃物进入循环利用链条。”该公司经理孙会红介绍。
秸秆高效还田,是河南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措施要求。《行动方案》明确建设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引领区。完善地力“加油站”的可持续运营机制,推广“秸—饲—肥”“秸—沼—肥”“秸—菌—肥”等循环利用技术,构建以秸秆还田为纽带的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绿色种养循环等项目,开展秸秆高效还田试点,打造千亩以上引领区。
打造饲料化产业带 破题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
洛阳、南阳、驻马店、济源等是河南省传统养牛大市(示范区),秸秆资源与畜禽养殖产业的“双向奔赴”,正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行动方案》提出,立足秸秆资源禀赋和畜禽养殖产业基础,以养牛大市为核心,打造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带,培育壮大秸秆养畜产业,建立健全秸秆饲料收储体系。
在河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刘木森看来,秸秆产业是撬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点,尤其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秸秆饲料化能有效破解优质饲草料资源短缺瓶颈,降低养殖成本,为肉牛奶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促进秸秆高值化利用 推动高值化产业落地
商水县是河南省重要的产粮大县,秸秆资源丰富。当地的豫天新能源商水项目,近年来探索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创新路径——采用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年处理秸秆约20万吨,满负荷运行下可年产生物天然气1878万方、食品级二氧化碳2.2万吨,让秸秆的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
事实上,秸秆的综合利用远不止有机肥、食用菌培养基料。《行动方案》明确,要探索秸秆高值化转型升级新路径,支持秸秆食用菌基质、秸秆制绿色甲醇(燃气)、秸秆制糖、秸秆制浆、生态板材等高值化利用方向,同时加强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
为推动高值化产业落地,河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规模生产于一体的秸秆产业园区。
政策资金双护航 全面提升利用率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长伟介绍,河南秸秆产生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资源体量庞大。为顺应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秸秆资源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支持项目和资金保障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引导各地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积极争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利用项目纳入扶持范围。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河南将初步建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的饲料化利用产业带和秸秆“收、储、运、用”网络,培育一批秸秆利用规模企业,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秸秆离田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为此,河南将扎实推进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探索秸秆高值化转型升级新路径,全力构建“一区、一带、一网、一盟、一路”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新格局。(文/图据河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