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制造强省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5/09/12 10:54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2.5万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五个强省”,把建设制造强省摆在突出位置。制造业是河南经济体系的支柱,是兴省之器、强省之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既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更是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工业中类,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是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河南正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但还存在创新动能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生态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要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集群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多维度形成合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核心动力。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132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106家,有效发明专利92949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05万项,比上年增长22.3%,技术合同成交额1759.39亿元,增长28.7%。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生态主导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等高端研发机构,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优化产业创新体系,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降本增效、技术联合攻关、风险共担等方式,构建要素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三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起“头部企业牵引、链上企业协同、中小微企业普惠受益”的制造业数字化生态网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制造业研发和供应链管理效能。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2%、12.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3.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新,聚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食品五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开展全链条技术改造,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生产效率,推进绿色转型降低能耗强度,夯实工业产品质量基础,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话语权。二是着力壮大新兴产业,积极优化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完善要素保障体系,构建高端化规模化产业生态,引导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规模化、体系化、高端化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构筑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充分挖掘未来产业先导区创新潜力,助力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推动产业集聚,放大产业链生态效应。当前,全省产业链群培育呈现全域突破态势,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支撑作用凸显。2024年,全省产业链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2%,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2.4%,先进计算、新能源汽车、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分别同比增长71.3%、46.1%、29.5%。建设制造强省,就要加速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矩阵。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引领战略,以现有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企业联合、产业链协同等方式,放大龙头产业的区域带动作用,实施“补链固基、强链提质、延链拓域”的系统化产业链攻坚工程,形成链主企业主导、上下游协同的集群化发展格局。二是坚持服务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体系、创新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深化专业化生产服务网络,实现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集群价值创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动能。三是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依托产业集聚区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吸引国外高端企业在产业集聚区设立研发制造基地,鼓励产业集聚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推动产业集聚区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制造业蓬勃发展。河南先后印发《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措施》《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推出“一揽子”惠企措施,打出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要营造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一是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协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监管协调,制定统一的执法规范,保证执法公正,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持续优化融资环境,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科技保险、科技股权交易、供应链金融等手段,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融资与风险保障,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三是持续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发展通道,加快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资金投入体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科技人才进行成果孵化,激发科技人才的创业热情。(周雪亮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