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涌现见义勇为英模超4600名 中原大地何以英雄辈出?
2025/09/11 13:41 来源:大河报 阅读:3.9万
范江涛(左)、陈锋、杨松璞(右)在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后合影 河南日报供图
今年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河南省的陈锋、杨松璞、范江涛3人被表彰为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我省“国家级”见义勇为英模再添三人。河南是人口大省,更是见义勇为英模大省。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省第一届见义勇为英模表彰以来,全省共表彰见义勇为英模超过4600名。中原大地,时代更迭,“平凡英雄”频频涌现。这不仅代表个人荣光,更彰显社会风气的淳厚。
中原厚土的善意,从未止息
“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今年7月21日在京召开,82名全国见义勇为英模中,有3个是河南人。他们是:多次见义勇为的陈锋,劝阻酒后持刀行凶者的杨松璞,在8000多米珠峰上成功救人的范江涛。”
“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我省南阳市赵金喜、伍广敏、鹤壁市李和军3人上榜。”
“2024年7月26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我省焦作市刘昊、三门峡市李宝峰、南阳市王赛3人上榜。”
“2023年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我省平顶山市肖坤琦、郑州市崔红超、开封市李滕辉3人上榜。”
“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季度榜,我省郸城县的陈永涛、刘震兵、朱双燕、罗文飞、刘子豪、马舒涵6人群体入选。”
……
每当见义勇为英模“光荣榜”揭晓时,总有河南人在列。这些平凡的河南人,用实际行动诠释见义勇为的精神内核,彰显出时代精神和民族品格。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省第一届见义勇为英模表彰以来,全省共表彰见义勇为英模超过4600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这里补充一下,原来见义勇为的评选规则是按照属地(事发地)进行的,这意味着,加上在外省有见义勇为行为的河南人,我省见义勇为英模群体将更大。
避免“流血又流泪”
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
一次次正义之举被看见,一个个英模形象被树立,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正向反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秉承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理念,积极开展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4月,我省已实现了组织建设全覆盖,成立省辖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促进会)18个,县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促进会)185个,乡镇办工作站3007个,配备村(社区)联络员4.8万余名。全省组建56支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队伍,登记志愿者约1.7万名。
从2022年开始,推动见义勇为基层工作站和联络员工作向企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延伸,确保了我省各级见义勇为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同时,我省不断加大见义勇为人员优抚保障力度,积极开展了节日慰问、疾病救助、牺牲抚恤、困难帮扶、英模休养、就业扶持、子女助学、子女夏令营、安居工程等优抚项目,实现服务关爱全覆盖,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
在扩大社会影响力方面,建成见义勇为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宣传阵地185个。深入开展见义勇为文化“进景区、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医院、进车站”的“六进”活动。
此外我省还实现信息化全覆盖,建成河南省见义勇为信息化应用平台,实施信息网络全覆盖,实现了全省见义勇为工作互联互通。
以法之名,为见义勇为“撑腰”
路见不平到底“吼不吼”,该出手时是不是先拍照?近年来,个别“好人吃亏”的案例引发关注。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鼓励见义勇为,消除后顾之忧,《民法典》规定: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在我省,8年前已立法给见义勇为“撑腰”。
2017年12月1日,《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是制止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二是制止正在实施侵害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三是主动抓获或者协助有关国家机关追捕犯罪嫌疑人、罪犯,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是在救人、抢险、救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五是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
在权益保障方面,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误工、医疗期间,有工作单位的,其工资、奖金以及各类福利待遇一律不变;无工作单位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日计算给予经济补助。
《条例》还明确指出,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致使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遭受打击报复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予以严惩。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对见义勇为的物质奖励也作了明确规定。
2018年《条例》施行以来,我省高标准举办省级表彰大会2次,发放奖金2150万元。同时,基金会(协会、促进会)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多元化表彰2107人。
见义勇为小常识
·什么是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人员指非因法定职责,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和抢险、救灾、救人,事迹突出的人员。
·谁可以申报见义勇为行为?
《条例》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主动举荐见义勇为人员。知情的见义勇为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行为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也应当主动举荐见义勇为人员。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发现见义勇为人员的,应当提请评定委员会确认。
见义勇为行为人及其近亲属或者其他知情人也可以申报见义勇为人员。
·申报见义勇为有没有时间限制?
《条例》规定,举荐、申报确认见义勇为人员的,一般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二年内,向评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见义勇为行为向哪里举荐?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负责见义勇为的确认。
评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举荐、申报或者自行调查核实情况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至六十日;需要以有关部门的处理、鉴定结论作为确认依据的,所需时间不计入确认期限。
·见义勇为的奖励包括哪些内容?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通报嘉奖;颁发奖金;授予荣誉称号;其他奖励。
·虚假申报见义勇为怎样处罚?
《条例》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奖励、救助、捐助和优惠待遇的,由原授予机关撤销荣誉称号,依法取消相应待遇,并由相关部门追缴发放的奖金、抚恤金、补助金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记者 邵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