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管城法院:法徽下的传承——法院人的“师”情“话”意

2025/09/11 10:0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5万

社区文化网讯(张雷龙)金秋九月,师恩如光。在这个致敬耕耘与传承的节日里,那些在审判台前默默成长的“学生”——法官助理们,有许多深藏心底的话想说给他们的“法官老师”。

这些话语里,有敬仰、有感激,更有对法治信念的薪火相传。今天,让我们一同倾听那些师徒之间、法与情之间的温暖回响。


师:冯新建

徒:李   晓    

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对我的师傅冯新建法官说,很幸运能遇到您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法官作为我的引路人。您的言传身教,让我在业务水平和职责素养上都得到极大提升。您从庭前准备、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制作等审判实践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快速进入角色,熟练掌握审判工作流程,并通过您丰富审判工作经验的分享,让我快速成长,可以独当一面。

记得第一次起草判决书时,冯新建法官用红笔逐句批注,连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都亲自示范。他告诉我:“法律文书是给当事人看的,必须让老百姓读得懂、信得过。”这种对细节的苛求,让我理解了“工匠精神”在司法中的份量。

您的每一次点拨都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从事这份职业的决心。记得有一次,我漏写了一项关键证据的质证过程,冯新建法官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让我重新梳理庭审笔录。他说:“法官的笔下有千斤重,一笔一划都关乎当事人的命运。”这份无私的传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正是因为有法官作为指路灯,我才可以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思维为法院工作注入新活力,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推动着我不断前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祝我的老师冯新建法官节日快乐,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会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努力成为像您一样优秀的法官。


师:张延恒

徒:董晓睿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跟随张延恒法官办案已一年有余。在这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历程中,我深感幸运,能够在张延恒法官的指导下学习成长。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回首点滴历程,心中充满感激与敬意。

在庭审中,张延恒法官言传身教,指导我如何精准归纳争议焦点、如何驾驭庭审节奏,告诉我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司法理念。除此之外,张延恒法官还会在庭前指导我梳理证据、厘清法律关系,让我明白裁判者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更需一颗细致缜密的心。

调解工作中,张延恒法官教会我倾听与共情的重要性。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总能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化解矛盾,既维护法律权威,又体现司法温度。我曾目睹他为促成一起纠纷的和解,连续一个多星期联系原、被告双方,反复沟通、多方协调,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服务于人民、定分止争的艺术,也让我从最初对调解艺术的粗浅认知,到慢慢学会倾听当事人诉求、找寻矛盾化解的平衡点。

文书写作是法官助理的基本功,也是我收获最多的领域。从最初的稚嫩生涩到如今的逐渐成熟,每一份裁判文书离不开法官的悉心指导。张延恒法官曾告诉我:“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一字一句皆关乎当事人的权益与法律的尊严。”他逐字逐句的修改批注、逻辑结构的反复推敲,让我逐渐体会到法律语言的精准与裁判说理的严谨。

张延恒法官常说:“审判不仅是裁判是非,更是守护人心。”在庭审中,他总是以极强的专业素养和极大的耐心,厘清事实脉络,辨明法律关系;在调解时,他既秉持法律原则,又注重情理融合,真正体现了“如我在诉”的司法温度;在文书写作上,他逐字逐句帮我修改批注,教我如何用严谨的法律语言传递公正的声音。他严谨的工作作风、深厚的法学功底、司法为民的情怀,深深影响着我——他是我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敬重的老师。

值此教师节,我想郑重地向他道一声:谢谢您,法官老师!未来,我将继续以您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有信念、有担当、有温度的法律人,为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郭晓明

徒:李子鸿

  在日常工作中,我的带教法官郭晓明以其深厚的审判经验、严谨的法律思维和沉稳的处事风格,深刻影响并塑造了我对法律工作的理解。从案件受理到庭审准备,从证据分析到文书撰写,法官不仅在审判技巧上对我悉心指导,更启发我如何将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学会以法律人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郭晓明法官的言传身教,让我体会到法律不仅是规则之治,更是连接人心与正义的桥梁。他引导我独立思考,帮助我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追求——既要恪守程序的刚性,也须体察现实的温度。正是他的教诲,让我逐渐意识到,司法工作既是一场理性的论证,也是一次对人性和正义的坚守。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每一个环节,郭晓明法官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其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他严谨的法理推敲、从容的司法仪范和对职业操守的恪守,为我树立了清晰的榜样,使我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法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值此教师节,我想向我的带教法官郭晓明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感谢您在我初涉法律职业道路时的指引与陪伴,愿您继续以智慧之光引领更多后来者,让我们在法治之路上薪火相传、步履不停。


师:郑嘉伟

徒:任家英

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更在于经验。作为一名年轻的法官助理,在审判辅助岗位上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郑嘉伟法官对我的悉心教导。当我面对复杂案件陷入瓶颈时,是法官耐心指导我抽丝剥茧理清事实、梳理争议焦点;当我撰写法律文书始终不得要领时,是法官悉心告诉我撰写文书应遵循的逻辑和不同情形下法律规定的理解适用。法官不仅教我如何办案,更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让我明白每一份法律文书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承载着司法公正的重量。

在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我的法官导师说一声感谢:感谢他的谆谆教导,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化解了我工作成长中的困惑迷雾,激励了我以他为榜样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情怀,不辜负法官的教导,努力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温度的司法工作者。



师:苗长青

徒:李欣彤

  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向苗长青法官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他不仅在执行工作中耐心指导我熟悉流程、掌握技巧,更在为人处世中教会我坚守公正、勇于担当、肩负责任。

  在来到执行局之前,我对执行局的工作认知不多,只知道执行局大致是做什么的,并不知道执行中的各类细节。刚来到疑难复杂三大队时,我对“一张网”系统和各类文书的撰写都不够了解,苗长青法官给了我一些书籍和法条让我学习,并逐渐让我整理一些简单案件的卷宗。在撰写文书时,我对裁定书的格式、文书中具体执行措施如网络查控、委托执行、强制措施等部分的内容存在很多疑问,苗常青法官都能针对我的问题耐心地一一解答,指导我撰写裁定书等各类文书,教我如何在系统内制作委托等,确保我能够顺利上手完成工作,也让我意识到了执行局的工作非常繁琐,需要有细心、耐心才能完成。

  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不断成长进步。未来,我将以他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让人民群众信赖的司法工作者。


  师:王国栋

  徒:常汉文

  刚加入执行局时,我对“执行”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面对复杂的案件流程、严谨的法律文书,心里满是忐忑。是领导的悉心关怀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让我快速卸下了焦虑——尤其是我目前所在执行二队王国栋团队。王国栋及宋相秋老师从教我梳理案件关键信息、规范填写查封、划扣、协助执行等执行文书,到带着我参与现场执行、学习与当事人沟通的技巧,每一个细节都倾囊相授。记得第一次独立拟写执行裁定,我反复修改仍不放心,是王国栋及宋相秋老师逐字逐句帮我核对,还告诉我“执行文书连着当事人的权益,多一分细心,就少一分风险”,这句话至今记在心里。

  记得刚跟着王国栋和宋相秋老师跑案件的时候,遇到当事人递烟、送土特产,他们总是笑着拒绝,并且嘱托我,和当事人沟通时一定守好底线。

  当然,我也清楚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应对复杂案件时思路不够开阔,与当事人沟通的技巧还需提升。接下来,我会继续以前辈为榜样,多学、多问、多练,把每一次案件处理都当成成长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争取早日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执行干警。



老师有话说

王国栋老师

  还记得新同事常汉文刚来时,他带着对执行工作的好奇与忐忑,跟着我们翻卷宗、跑现场、学沟通,这段日子,对我们团队来说,既是“传帮带”,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带教中,我认为首先得把“基本功”练扎实。所以从一开始,我和团队中另一位同事宋相秋会带其逐页翻看卷宗,教他怎么从繁杂信息里揪出财产线索、锁定争议焦点;拟写法律文书时,会盯着每一个法条的引用、核对每一处事实的描述,因为我们笔下的每一份裁定、每一页笔录,都连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

  其次,我更想把“解题思路”进行传授。执行案件千差万别,没有“万能模板”。遇到被执行人不配合,不能只想着“硬来”,我们需要先摸清对方的顾虑,用情理和法律双管齐下;处理涉民生案件时,要提醒多站在当事人角度想想,既要守住法律底线,也要尽可能化解矛盾。我和宋相秋会把过去遇到的“难案”“巧案”拿出来一起复盘,不只是照搬经验,更希望能学会举一反三,遇到问题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同时,我们团队有“三个不能”:不能因熟人说情就放宽标准,不能因当事人抱怨就敷衍了事,不能因小利诱惑就突破底线。我会通过讲过去遇到的廉政风险案例,告知其执行工作打交道的人多、情况复杂,只有把廉洁的“弦”绷紧了,办的案子才能经得起查,自己的腰杆才能挺得直。

  最后,我想说:执行之路或许有苦有累,但每当看到当事人的难题得到解决,看到法律的正义落到实处,这份成就感便无可替代。未来,我会继续做好“传帮带”,也期待汉文早日独当一面,和我们一起扛起执行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一言一行润法心

一举一动传正义

每一位法官老师的身影

都是年轻法律人

前行路上的灯塔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愿所有肩负使命

传递薪火的

法官老师们

桃李芬芳

节日快乐

也愿这份师徒情谊

永远熠熠生辉于

法治中国的

星辰大海之中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