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创新“宁管家”工作模式 “六制并联” 书写治理新答卷
2025/09/11 14:24 来源:大河报 阅读:2.7万
“从7月28日我们开展‘宁管家’盛夏送清凉专项走访行动以来,到8月底共排查矛盾纠纷27起,已化解21起,化解率达77.7%;排查安全隐患129 起,已整改126起,整改率97.7%;收集群众诉求39起,已解决32起,解决率82.1%,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把清凉送到居民家中,为建设平安汝宁、幸福汝宁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9日,汝南县副县长、汝宁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海亮表示,近年来,汝宁街道通过织密做实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大网细格、事格通联、格网并力、一体推进、协同治理的“宁管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通过深化“六制并联”,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了党建引领聚合力,社会治理无缝隙,为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深化党建引领机制,让党组织成为主心骨
“所谓‘宁管家’,简言之就是一种社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宁’代表汝宁街道,‘管’是管理和服务;‘家’代表汝宁街道辖区千家万户。目前,街道共有241名‘宁管家’网格员。”
汝宁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杨云涛介绍说,汝宁街道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老城区交织,基层治理情况复杂。为此,街道党工委在充分调研并试点的基础上,于2023年8月全面推行“宁管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
明确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责,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按照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党员干部走在前的要求,利用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机制,将红色治理创建厚植到网格中。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居民小组)—居民”四级网格组织体系,通过成立小区党小组、家属楼栋党小组、居民小组党员活动站的办法,把辖区内1392名党员和到社区报到的1220名党员全部充实到网格中。按照“位置毗邻、热心公益、法纪明白、群众认可”的原则,采取推荐、自荐、居民代表会表决方式,推选出80个基础网格和241名网格员。落实235季度考评经费:即10个社区每季度评选出2个社区治理优秀单位、3个较好单位、5个一般单位,分别奖励经费3万元、2万元、1万元,专项用于网格员工资薪酬,从而大大激发了全体“宁管家”网格员履职积极性。
明确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科学划分80个基础网格,整合党建综治、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社区各类事务,将党小组放在网上,让社区事务办在格内,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互联互通。明确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和对网格、网格员的管理责任,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召集,实行“周研判、月例会”,定期会商研究网格内的网格员履职评价、待遇薪酬、社会治理事务,形成“问题清单”,列定“任务清单”,研究推进治理质效。“宁管家”推广以来,共58个党组织的2500余名党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开展了相关红色创建活动300余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万件,解决化解群众身边困难问题5万件。
深化共建共享机制,让“宁管家”成为身边人
说话干净利落,办事雷厉风行,这是记者对张玲的第一印象。“我是新华街社区第一网格员‘宁管家’,网格中有141户426人,老年人居多,干好工作的秘诀就是要腿勤嘴勤,多往居民家中跑,多向居民了解情况,有啥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张玲说。
新华街社区位于汝南县城的主城区,人员居住复杂,情况多,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张玲充分发挥自己情况熟的优势,每周都要到居民家中走访一遍。
“现在社区共有19名像张玲这样的‘宁管家’网格员。”新华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彦伟说,他们不仅自己发挥触角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而且还带领居民一起参与文明城市创建、防诈宣传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据了解,一年多来,汝宁街道相继开展了“和谐幸福邻里创建”、“创文创卫一起行”、街区楼栋清洁行动、“牛皮癣、小广告”专项治理、小方桌议事会、楼栋长点评会、街区楼栋光荣榜、好媳妇好公婆好邻里好庭院评比等活动300余场,网格员发动辖区近23万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创建活动中,收集社情民意4000余条,群众主动参与解决问题1800个,变“群众看干部干”为“一起干都如愿”,带动了邻里沟通交流,激发了“热爱汝宁你我同行”,实现了共建共享、常态长效。
深化平安法治创建机制,让安全感提升幸福值
“今天多亏了你们上门调解,帮俺两口子解开了心结……”8月7日,西关社区聚豪华庭小区魏某夫妇惭愧地说。当天上午,“宁管家”网格员杨杰、张朵正为小区居民送“清凉礼包”时,忽听到小区某住户家中传来激烈争吵声。两人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发现住户魏某因生活琐事与妻子发生争执,情绪激动下甚至动了手。她俩迅速介入,先安抚双方情绪,分别倾听诉求,耐心讲解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经过近一小时的细致劝说,魏某夫妇终于冷静下来,互相道歉,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在网格中得到妥善化解。在“盛夏送清凉”活动中,有21起矛盾纠纷被“宁管家”网格员在现场化解。未化解的 6起纠纷已由社区报送街道综治中心,联动“三源共治”“三调对接” 机制,明确责任部门与化解时限,确保矛盾不激化、不升级。
通过开展网格员“敲门进万家”、“家长里短早问夜访”、“普法进楼院、宣讲入小区”、“盛夏送清凉”等活动,汝宁街道每季度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群众满意度安全感调查持续领先,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守法普法示范街道,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安全生产示范街道。
深化数字赋能机制,让大数据成为加速器
2024年,汝宁街道结合当前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投资近30万元建立了汝宁街道“宁管家”智慧数据平台,将辖区内各类治理事务整合到一个平台,设置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环境卫生、诉求民愿、好人好事五个模块。平台运行以来,采集并即时更新系统内各类信息16万条。
今年上半年,网格员对走访发现的矛盾纠纷、环境卫生、违章建筑、安全生产隐患、防诈防溺水、困难救助等12类900余条问题按照管理权限进行了问题描述和平台上传。平台转办后,专人专办,并第一时间办理回复,整改结果群众在手机终端可验可评,方便了群众参与,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实现了工作闭环。2023年、2024年群众满意度调查,汝宁街道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均为100%。
深化宜业兴业保障机制,让促发展成为主流曲
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政策熟优势,今年以来,在走访中共排查出网格内有就业意向人员7800人,在投融资、技术、资源、土地厂房商铺等方面的困难户3300户。
按照“服务深一层、帮扶跟一步”的原则,街道、社区、网格员、“双报到”帮扶部门四方联动,开展了“宁管家”春风送岗专项走访行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连万民心”盛夏送清凉专项走访行动,共为2198人介绍了就业岗位,组织13批次2700人参与了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协助35家小微企业160家商户经营户申请了发展贷款和资金保障,为690人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为5900个市场主体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兴业的态势强劲。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机制,让正能量进入百姓家
汝宁街道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和谐”活动,形成了“宁管家”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今年以来,“宁管家”网格员积极推动,相继开展了“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网格”、“学雷锋讲奉献”爱心服务、“移风易俗、居民公约”宣讲、防溺水防诈骗宣传、居民公约进网格、家风家教传承教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红色宣传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参与人群近18万人,以文化人、以风正气的正能量蔚然成风。
东大街社区干部马秋云,退休后老骥伏枥被社区居民推选为第三网格网格员,成为一名快乐的志愿者。她所在的东大街社区第三网格从金牛桥到顺河街有200多户500多人,不仅回汉杂居,还有很多商户、外来户,矛盾点多。对此,马秋云都能一一化解。官营东街几户居民因为垃圾箱停放位置多次到社区上访。马秋云实地走访后,把几家居民叫到一起,当面鼓,对面锣,敲定垃圾箱停放位置。还有金牛桥一居民因房屋漏水想换窗户,邻居不同意;一居民安装充电桩影响了邻居休息等这些家长里短小事,马秋云都是第一时间赶去处理。同时针对居民反映出行难题,她通过向社区党支部反映,为居民安装七盏路灯,方便了居民出行。
除了处理好辖区内居民“大事小情”外,今年5月,马秋云还“跨区”作业,协助南新街“宁管家”网格员成功调处一低保户家中大树影响邻居院墙矛盾,得到居民赞誉。
“实践证明,‘宁管家’工作模式是推动‘党建+网格+大数据’等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郭海亮表示,在今后工作中,汝宁街道将更加突出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效能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李钊 通讯员 付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