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品”背后的甜蜜陷阱 建议每周饮用不超过1杯
2025/09/04 11:50 来源:大河健康报 阅读:1.7万
记者 孟蕾 摄
AI制图
休闲娱乐时来一杯、工作烦心时来一杯、逛街聚会时也来一杯……近年来,饮品店的果茶凭借清新口感和“健康”标签,在饮品市场迅速走红,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心头好”。
果茶真的像宣传那般健康吗?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文静。
果茶可能暗藏“糖分炸弹”
果茶堪称“快乐水”界的宠儿,但它很可能暗藏“糖分炸弹”,且糖分来源复杂。文静解释,制作果茶时,为提升甜度、优化口感,商家通常会添加果葡糖浆、白砂糖、蜂蜜等。同时,为强化水果风味,还会使用浓缩果汁、果酱或果茸,而这些浓缩制品在加工时可能已添加了大量糖分。
水果自身含糖量也不容忽视。水果天然含有果糖、葡萄糖等糖类,制作一杯果茶往往需要大量水果。水果中的糖分高度浓缩,进一步增加了果茶的糖分含量。
此外,椰果、珍珠、爆爆珠、茶冻等小料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不少“隐形糖”。它们在加工时通常需经过糖渍或用糖水浸泡,以保持独特口感和风味,但会让果茶糖分含量“更上一层楼”。
“除了糖分,果茶中还存在其他影响健康的成分。”文静表示,若以传统茶类为基底,果茶中就会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敏感人群饮用后,可能会出现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
为提升产品的色泽、风味和稳定性,部分果茶还会使用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水果中含有的各种有机酸,也是危害牙齿健康的“元凶”之一。这些有机酸可能会软化并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使牙齿变得敏感,增加龋齿发生的风险。
文静强调,果茶虽口感清新,能带来愉悦的饮用体验,但其中隐藏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高糖摄入意味着高热量摄入,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而肥胖则是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增加痛风风险 果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增加尿酸的产生,并可能抑制尿酸的肾脏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加速皮肤衰老 体内过多的糖分会与蛋白质(包括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发生糖化反应,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s的积累会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变得暗黄。
●增加蛀牙风险 口腔中的细菌可以利用糖分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釉质,引发龋齿和牙齿敏感。
●血糖波动与胰岛素抵抗 频繁摄入高糖饮品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和下降,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长期如此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的特殊人群,更应谨慎饮用果茶,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害。”文静提醒道。
“水果滤镜”需警惕
“果茶比奶茶更健康?”文静指出,许多人持有的这种观念,与“水果”标签带来的心理暗示、商家的营销策略、口感清爽造成的误导以及“无糖”选项引发的误解密切相关。
她表示,水果向来被视作健康食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因此,名称或宣传中带有“水果”“鲜果”字样的饮品,容易让消费者认为它们同样健康,却忽略了其中可能添加的糖分和其他添加剂。实际上,水果在制成果茶时,会流失大量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维生素也会更快地氧化。
同时,商家在制作饮品广告和营销时,常常突出“天然”“新鲜”“维生素”等概念,可能使消费者淡化对产品含糖量和热量信息的关注。
与奶茶的醇厚相比,果茶口感往往更“清爽解腻”,让人误以为其糖分含量低,从而放松对糖分摄入的警惕。
即便选择“少糖”或“无糖”选项,许多果茶依然甜味明显。文静指出,这背后“调甜配方”暗藏玄机。“隐形糖”广泛存在、高甜度甜味剂被大量使用、利用酸味掩盖甜度,这些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如近两年在果茶圈风靡的羽衣甘蓝果蔬汁,常被消费者视为健康、减肥之优选。但它真的健康吗?
“羽衣甘蓝的膳食纤维含量高、热量低,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K、钙、镁等营养成分,的确是营养丰富的‘超级蔬菜’。但制成饮品后,其健康价值需理性看待。”文静解释,羽衣甘蓝本身有苦涩味,为改善口感,商家通常会加入蔗糖、其他水果或果浆等来调味,使饮品的糖分和热量大幅上升。
在榨汁过程中,羽衣甘蓝的膳食纤维也会被破坏,营养价值降低,维生素C等营养素也可能因氧化而流失。
羽衣甘蓝属于十字花科蔬菜,与常见的白菜、甘蓝、油菜等是“近亲”,含有硫代葡萄糖苷,会轻度阻碍碘在人体中的吸收,故甲状腺功能异常人群饮用羽衣甘蓝果蔬汁需要谨慎。此外,羽衣甘蓝的维生素K含量较高,有凝血作用,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心脏病患者饮用羽衣甘蓝果蔬汁也需谨慎。
“饮用羽衣甘蓝汁带来的‘饱腹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总热量摄入,但它本身并无神奇减肥功效。若饮用的羽衣甘蓝汁添加了额外糖分,甚至可能让人越喝越胖。”文静强调道。
享用果茶推荐自制
“若偶尔想喝果茶,要从饮品选择、饮用频率和摄入量三方面把控。”文静建议,饮品选择上,优先选清爽型基底,减少或不加小料,点单时明确要求减少果酱、糖浆投放量。而在饮用频率和摄入量上,每周饮用不超过1杯,选中杯或小杯规格,避免与高糖餐同食。
“自己在家制作果茶是控制糖分的最佳方式。”文静说道。在水果选择上,她建议优先选择成熟度高、自带天然甜味的水果,减少额外加糖需求,并巧妙搭配酸甜口味水果,丰富风味层次,还可加入黄瓜等草本植物增添清新口感。
配料搭配方面,可用无糖冷泡茶作为基底,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都是不错的选择。若需增加甜味,优先用天然代糖,如赤藓糖醇等。另外,可添加薄荷叶等天然香料提升风味复杂度,也可加入奇亚籽或少量坚果碎,让果茶更具特色。
制作方法上,文静建议减少榨汁,多用鲜切。采用鲜切水果块直接放入茶水中浸泡,可保留膳食纤维,减缓糖分吸收速度。
文静提醒,自制果茶最好即时饮用或短时间内喝完,防止营养流失和细菌滋生。掌握这些方法,就能在享受果茶美味的同时,有效避开“糖分陷阱”。(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