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生态优先 “绣”出锦绣淮源新画卷
2025/09/02 11:08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2.4万
近年来,桐柏县立足淮河源头生态屏障的特殊区位,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理念,以系统治理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下足“绣花功夫”精细打磨、精致管理城市,让精细化管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系统治理 建管并重
筑牢生态淮源屏障
桐柏县将雨污管网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程,坚持系统规划、建管并重,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效能。一是高标准建设,打通管网“大动脉”。投资5949.74万元,实施排水防涝溢水口提升改造工程,在县城14个关键点位铺设雨水管道7811米,其中采用顶管技术施工3946米,彻底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内涝问题。二是系统化治理,改善水域“生命线”。强力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4条内河清淤,实施吴湾河、水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污水直排点56处,疏通“双堵”18处,使用专业设备对16条主次干道的下水道进行了全面清污。三是创新性管护,筑牢治水“防护网”。建立“政策+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管理机制,通过开展水管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培育基层“水务管家”,采用“情景模拟+实操考核”方式提升管网维护专业水平。目前,已形成覆盖县城全域的污水收集处理网络,淮河断面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强基固本 夯实责任
构建全链条防汛体系
面对复杂防汛形势,桐柏县坚持“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原则,构建“工程+机制+能力”三维防汛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一是夯实基础,筑牢城市“防洪堤”。投资建设龙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实现完工蓄水,加快推进李家畈水库工程建设。健全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网络和联动机制,推进“四沟四渠”整治,常态化开展防汛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二是完善机制,构建防汛“责任网”。严格落实城市防汛四级责任体系,更新城市防汛“一本账”,储备各类防汛物资15.5万余件,配备移动泵车等专业设备,对14处城市易涝点实行“一点一策”治理措施,并纳入常态化管理。三是智慧赋能,提升防汛“精准度”。通过智慧城管系统强化监测预警,建立“日巡查、日通报、日交办、日整改”机制,实现防汛指挥调度科学化、精准化,为成功应对桐柏县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谋划 积极争取
拓宽资金保障渠道
桐柏县坚持把项目资金争取作为城市管理提质的重要支撑,建立“战略对接—项目包装—多元整合”工作机制,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一是精准谋划,打好“主动仗”。围绕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政策要求,精准谋划申报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近年来,累计争取各类城市管理专项资金8.49亿元,有力支持了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防汛设施、环卫设备更新等城市管理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多元投入,打好“组合拳”。通过“上级争取+本级配套+社会参与”模式,投入2280万元改建公厕38座,建成道路配套管网71公里,实施28处小区健身场地和全民健身综合馆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发挥了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三是严格监管,确保“见效快”。严格项目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实现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民生转”的良性循环。
精管细治 提升品质
厚植生态宜居底色
桐柏县以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持续构建长效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净美城市”。一是全域洗城,扮靓城市“高颜值”。县城区新增一批洒水车、洗扫车和专业护栏清洗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全面开展“洗城行动”,每天对城区42条主次干道实行机械化、全覆盖洒水和洗扫作业,对16条道路交通隔离护栏进行清洗。二是增绿添景,提升城市“宜居度”。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倾力打造了淮河十里风光带、凤凰山公园、盘古带状公园等一批绿化精品,新建口袋公园20个,确保群众推窗见景、开门见绿。新增绿地5.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76%,绿地率达4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45平方米。三是办好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对32条背街小巷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42个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一系列“微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杜福建 贺修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