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河南多人入选
2025/09/01 11:24 来源:河南商报 阅读:2.4万
中原科技城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河南多人入选。
从扎根田间的育种专家到突破核心技术的工程师,从甘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者到生产一线的“实干家”——这份名单,清晰勾勒出河南科技创新的多元布局与坚实力量。
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备受关注,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此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后续将进行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选出新增选院士。
在1299名有效候选人中,不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梁廷波、长安大学校长李树涛等知名学者,也有来自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常超等“80后”年轻面孔。
从研究学科来看,“新三样”、人工智能等领域尖端人才亮相名单。例如,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以及人工智能专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
相比2023年,河南入选数量有了明显提升。这不仅反映了河南科研力量和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更折射出创新动能日益强劲的良好态势。
以“60后”为主力,河南大学4人入围
在这份全国科技精英汇聚的名单中,河南有效候选人呈现出结构多元、底蕴深厚的特点。
从年龄结构看,“60后”为主力军,多数处于55岁至65岁之间。“70后”有2位,包括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李高鹏(1976年生),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1977年生),他也是此次河南候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李高鹏自1998年加入宇通客车以来,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曾获2024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刘俊国,长期从事水资源、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过近20项重大科研项目。
从单位分布来看,河南高校表现亮眼,包括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入围,覆盖水工结构、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多个优势学科。其中,河南大学以4人领跑,分别是宋纯鹏、王学路、刘彦随、白跃宇。
此外,河南有效候选人中,有2位女性科研工作者。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李红霞,在高温工业新技术、新装备用关键耐火材料研究上贡献突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恩慧,致力于黄河泥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英才荟萃
河南有效候选人群体,科研事业无不紧扣“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顶天立地”的成就。他们的工作是科技自强自立的缩影,也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注脚。
作为农业大省、“中原粮仓”,河南孕育了实力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此次入围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的有效候选人有3人——河南农业大学范国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雷振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
他们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范国强专注于森林培育、林木生物技术;雷振生在小麦育种领域深耕不辍;李付广则持续攻关棉花生物育种和综合利用。
不仅在农业板块表现优异,河南有效候选人在装备制造、能源动力等关键领域,同样书写出创新篇章。
作为我国盾构机自主化研制和产业化的开拓者,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李建斌见证着中国隧道穿山越海;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龙伟民在高功效钎焊工艺、高可靠钎焊系统与装备开发等方面攻坚克难;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建国致力于矿井瓦斯防治体系研究与实践,在煤矿动力灾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不仅是河南科技力量的“精准图谱”,也将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澎湃科技动能。(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