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九旬老兵回首往事 “小八路”智探机场消灭一名日本兵
2025/08/29 11:26 来源:河南商报 阅读:2.5万
龚红欣
年轻时的龚红欣
龚红欣获得的纪念章
制图\首席编辑 杨芳芳
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龚庄村,住着一位95岁的抗战老兵,名叫龚红欣。岁月悠悠,英雄虽已迟暮,但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在他心中依旧清晰如昨。
1942年,年仅12岁的龚红欣在逃荒途中失去了祖母,命运的转折让他被刘伯承的部队收留,从此成为一名“小八路”。因机灵可靠,他很快便肩负起通信员的重任,常常徒步穿越敌人的封锁区,为部队传递重要情报。“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叫随到。”龚红欣回忆起那段时光,语气中透着坚定。
在他的记忆深处,最难忘的是一次深入登封日军机场周边的侦察任务。
那天,他与战友小心翼翼地摸进山区,警惕地侦察着机场日军的动向。龚红欣背着一条“汉阳造”步枪,紧跟在战友身后,相隔十几丈远。枪膛里虽有子弹,但他清楚,绝不能轻易开枪,因为一旦枪声响起,就会引来大批日军,不仅任务会失败,他们也将性命不保。
突然,意外发生了。走在前面的战友被一个日本兵发现,对方猛地扑上来,两人瞬间扭打在一起。龚红欣眼见事情不妙,便迅速上前,抡起“汉阳造”,用木托狠狠朝日本兵的后脑砸去。
一声闷响,日本兵瘫倒在地。
危险并未解除。两人迅速将日军尸体拖到附近草丛,用杂草和树枝仔细掩盖,以防被其他巡逻兵发现。随后,他们对视一眼,点点头,又继续匍匐前进,认真记录下机场结构和日军布防情况。“任务还没完成,不能慌,也不能撤。”龚红欣语气沉着,仿佛又成了当年那个临危不乱的小战士。
直到天黑,他们才沿着原路悄悄返回,将情报完整地送达部队。后来得知,这份情报为后续行动提供了关键支持。
抗战胜利后,龚红欣又投身淮海战役、解放上海等重大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武汉军区担任摩托车驾驶员,还曾在抗洪抢险中荣立三等功。1955年退伍还乡后,他甚至远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支援建设。
如今,龚红欣儿孙绕膝,安享晚年。每年“八一”和春节,政府都会派人来看望他。谈及今日国家的强盛,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国家强大了,再也不受人欺负。这一切,值得。”(记者 李志远 实习生 张培 王童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