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西游记——唐代陶瓷里的丝路文明》展览策划始末

2025/08/22 15:57 来源:郑州晚报 阅读:2.5万

展览现场

自《西游记——唐代陶瓷里的丝路文明》展7月12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陶瓷文化、西游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形态各异的骆驼俑、高鼻深目的“胡商天团”以及日用器具,带领观众从盛唐风华里感知丝路文明。为何会策划主办此次展览、展览背后还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启发?记者连日来走访了相关人士。

缘起:从小说还原真实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丝路精神”正是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根基与核心理念。对此,潜心收藏、研究古陶瓷30余年的何飞有着深切的感受。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交流的纽带,在促进经济互通、文明交融、技术传播和政治外交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去年推出的《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通过百余件中外杯子来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是博物馆的职责使命所在,我就考虑再做一场展览,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反映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谈及策划推出《西游记——唐代陶瓷里的丝路文明》展的初衷,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打开了话匣子。“大象”是一家陶瓷类专题博物馆,“陶瓷”是特色更是优势,因而何飞选择了最能体现丝路文明辉煌成就的唐代,从唐代陶瓷的角度展现丝路文明。

于是,观众在《西游记——唐代陶瓷里的丝路文明》展上看到了唐代骆驼、僧人、胡人、飞天、天王俑、日用器等,从物质到精神世界,从日常生活到商贸交流,讲述了一个丰富而又完整的“丝路故事”。

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书中对唐僧师徒“西行”及相关器物的描绘,如威严的佛像、天王,新奇的蔬菜瓜果等,为无数青少年打开了“西域”的神秘世界。“在展览的名字上,我们也考虑了很久,用什么主题能够全面又生动地概括这次展览?最终选择了‘西游记’这个题目。”何飞介绍,《西游记》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影视、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中均有围绕“西游”这个大IP进行的创作,而陶瓷集可塑性强、釉色奇幻、水火淬炼永恒于一身,既能精准刻画细节,又可承载深刻文化意象,是跨越古今的立体艺术语言。由此,何飞把《西游记》的文学想象,放回真实的历史土壤,让唐代陶瓷器讲述“西行故事”。

策展:三个切面讲述丝路文明

为了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展体验,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还在展览筹备期间召开了“西游记——唐代陶瓷里的丝路文明”专家研讨会,邀请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丝路主题展览的策划、文物解读与公众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即将推出的“西游记”展览提供学术支持与实践建议。

经过多番讨论,展览最终分“沙漠之舟”“西域奇谈”“胡风唐韵”三大篇章,通过呈现骆驼俑、人俑、宗教器物等,反映唐代丝绸之路上商队贸易、文化交流的场景,反映了不同文明在服饰、艺术上的相互影响,揭示出丝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融合的桥梁,在构建跨越亚欧的经贸网络、推动宗教艺术传播、加速科技交互创新以及促进民族融合等多个维度上的重要意义。

步入展厅, 26件立驼、卧驼、载物驼、单峰驼,按“出发—负重—到达”排成30米长的“驼队”;罕见的单峰驼俑傲立群雄,展现出“沙漠之舟”的生动画面;“西域奇谈”中的天王俑、飞天俑、药叉俑等,为观众勾勒出丝路沿线人们绚丽的精神世界;30余尊胡人俑和生活器具组成的“胡风唐韵”分别展现“胡商天团”、昆仑奴、说唱艺人等不同角色的丝路生活。

“每次展览虽然我们力求尽善尽美,但也因为各种因素有不可避免的遗憾。”何飞坦言,原计划的“西游记”展由5个篇章组成,由于场地原因此次只展出了3个篇章,“科学技术”和“丝路乐舞”也是“西游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一场展览中我们将通过5个篇章,完整展现丝绸之路上乐舞和科技交流融合的成果”。

展览开幕后,各地观众闻讯前来观展,并表达了对展览的喜爱之情。他们认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认知的更新。“过去我的印象里‘丝绸之路’就是中国把丝绸、瓷器等物品输出西域,没想到还引进了很多现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品。”一位观众激动地表示,大家应该认真了解真实的“丝绸之路”,不仅有“西去”还有“东来”,这种是商贸、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往来交融非常有意思。

豫陕联动演绎“丝路双城记”

西安和郑州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世界著名的罗马、雅典、开罗等古城齐名;郑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重要交通枢纽,有着“丝绸之路桥头堡”之称。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郑州最早一批开馆的非国有博物馆之一,至今已免费开放19个年头;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是当前国内专业从事收藏、研究、修复、展示唐三彩及彩绘陶俑的专题性博物馆,两馆在全国非国有博物馆界都享有盛誉。

“此次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与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精心策划、精心筹备,为河南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两地博物馆的紧密合作,不仅是文化资源的共享,更是在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方面开展的创新探索。”何飞介绍,近年来,“大象”还向山西博物院、深圳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杭州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漯河市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等多次输出展览,为陶瓷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这次展览,我希望能够在传播历史价值的同时,促进大众对丝路文明、丝路精神的认知,把‘西游’从神魔故事拉回人间烟火,让观众看见骆驼背上不仅有佛经,还有葡萄美酒;胡人俑的衣饰里,折射着盛唐的文化基因。”何飞表示,如果说此次展览是1.0版本,接下来还将继续提升“西游记”这一展览品牌,打造2.0甚至3.0版本,用精品展览带广大观众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勇创未来。(记者 左丽慧/文 大象陶瓷博物馆 供图 )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