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今年三伏为史上第二热 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

2025/08/21 11:16 来源:大河报 阅读:4.4万





  最近天气的炎热大家都感受到了吗?讲真的,很难想象这是立秋后的天气,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摔一跤都算得上3级烫伤。

  虽已出伏,但滚烫的热浪却没有退场的意思,河南网友纷纷调侃:“四伏天来了”,同时,话题#三伏天结束了又好像没结束#冲上热搜——一句戏谑,道尽了今夏这场“超长待机”酷热带来的集体疲惫。

  2025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第二高

  今年三伏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为期30天,虽为“短版三伏”,但热得十分突出。据中国天气网统计,今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达23.21℃,仅次于2024年的23.24℃,为史上第二热。

  从省区市平均气温来看,今年三伏期间多地经历了同期少见的炎热,陕西、西藏为同期最热,四川、河南、山西为同期第二热,甘肃、山东、河北为同期第三热。

  不仅炎热程度高,高温待机时间也长。新疆吐鲁番盆地及南部多地、内蒙古西部、四川盆地、湖北、湖南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北部、安徽西北部、河南南部等地高温日数达15天以上,部分地区超20天,其中吐鲁番盆地高温全勤。

  南北方多地高温日数破纪录,1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其中四川甘洛24天、陕西勉县23天、湖北宜城23天、河南漯河22天、陕西兴平22天、河南舞阳21天、山东曲阜22天、山东泗水21天,均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日数最多纪录,上述地区常年同期高温日数仅有个位数。大城市中,重庆、南昌、武汉和西安今年三伏期间高温日数也达到了20天以上。

  为何今年三伏高温如此突出?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今年三伏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北界达华北中部,西界在四川盆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往往持续晴热,因此导致今年三伏高温范围广泛、强度强盛、持续时间长。

  黄淮至江南仍有大范围持续性高温

  虽然今年三伏已结束,但暑热丝毫未减。未来一周,副热带高压依然强势且掌控范围较大,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黄淮、江淮、江汉到江南多个大城市的高温将全勤,如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其中杭州明后天最高气温可达40℃,酷热难耐。除了白天暑热,夜间闷热也不下线,南京、上海等地最低气温直逼30℃,全天候暑热袭扰。

  展望后期,副热带高压要到8月底才会明显南退,因此南方的高温短期内不会结束。从常年来看,立秋以后,北方高温余量已不多,而南方高温仍当季,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是常态。

  中国天气网提醒,未来高温频繁出没,炎热天气人体消耗大,建议大家及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时,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并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可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定时开窗换气。

  外出时,最好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户外工作者需做好防晒措施。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症状,及时使用解暑药品,严重时立即就医,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这场暑热还要持续多久?

  根据最新预报,预计今起三天高温依旧强势,河南大部最高气温维持37℃以上,中东部、南部可达40℃。本周末起高温范围快速缩减,预计周日(24日)除东部、南部仍有37℃以上的高温外,其余大部将退出高温圈,最高气温回落至30℃左右。

  不少学子在这“热情似火”的日子里,迎来了开学前的“第一课”——军训。

  专家提醒,军训期间体力消耗巨大,出汗量多,补水是第一要务,但要讲究方法。应少量多次地饮用温水,切忌在剧烈运动后猛灌冰水,以免引发胃肠痉挛。除了白水,也可以准备些绿豆汤、酸梅汤来解暑。

  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冲洗冷水澡或直接进入空调房猛吹,应先用温热毛巾将汗水擦干,休息片刻,给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避免因温差剧变引发感冒或更严重的心血管问题。

  专家强调,如果在军训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中暑前兆,应立即停止训练,到阴凉处休息,并及时报告教官和老师,情况严重时需立即就医。

  河南天气预报

  21日,西部、西北部多云间阴天,局部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县(市、区)晴天间多云。

  22日,西部、北部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其他县(市、区)晴天到多云。

  今天到22日,全省大部最高气温37℃以上,中东部、南部部分县(市、区)40℃左右。

  23日,全省多云到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东部、南部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37℃到39℃。

  省会郑州

  21日到22日,晴天间多云,最高气温37℃左右。23日,多云转阴天,有阵雨、雷阵雨。(本版文图综合中国天气网、河南气象、郑州发布等)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