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三伏将尽 凉风暗度 送你一份滋阴润燥餐桌秘籍
2025/08/07 11:04 来源:大河报 阅读:1.3万
8月7日13时52分,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二十四节气将黄道分为24等份,每15度对应一个节气。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交节时刻。由于公历以太阳运动为依据,所以立秋在公历年中的大致日期为8月8日前后。
“早立秋”和“晚立秋”有何区别?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习习之风送来第一缕清爽,晨雾凝露点缀草木晶莹,寒蝉应阴鸣感天时渐凉。
根据生活经验,人们习惯将立秋划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即以中午12点为界,如果立秋时间在12点之前,就是早立秋;要是在12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时间是7日13时52分,属于晚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
杨婧表示,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作为民俗公众了解一下即可,不必太当真。“立秋后,由于地表的储热还很大,所以天气不会马上凉爽下来,通常会有‘秋老虎’出现,公众要警惕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杨婧提醒说。
立秋后,距离出伏还有多久?“三伏中的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并持续10天。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因此,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时间,这也意味着8月19日正式出伏。”杨婧说。
立秋养生建议你这样吃
养阴清燥润肺气
秋季干燥,燥气伤肺,耗人津液,引发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
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应季蔬果:萝卜、绿叶蔬菜、莲藕、芋头、南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
滋阴润燥的荤食:鸭肉、河鱼、河虾等。
少吃西瓜多吃豆
西瓜是很好的清热消暑水果,可立秋后,经过一个暑热的长夏,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要少吃西瓜等过于寒凉的水果,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
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立秋节气之用。
可以多喝些三豆汤: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红小豆:利水消肿;黑豆:健脾补肾。
不可盲目贴秋膘
①平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较多的人群不宜贴秋膘;
②本身肥胖、营养过剩,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人不宜贴秋膘;
注意:
①形体偏瘦,平时食欲不佳的人适宜贴秋膘。
②由于慢性疾病,出现营养不良者可以贴秋膘。(本文综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