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50余名汴梁晚报“双语小记者”走进百年名校河南大学

2025/08/04 15:47 来源:大象新闻 阅读:1.5万

7月13日,蝉鸣盛夏中,50余名汴梁晚报小记者整齐列队,走进百年名校河南大学,一场融合文化探秘与双语实践的研学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校园小记者在河南大学南门合影

由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与开封日报社联袂打造的红日青少年外语训练营,正以鲜活的姿态走进全国校园,为双语小记者们铺就一条“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语言进阶之路。

小记者在校史馆参观

小记者在校史馆参观

这场融合高校师资与创新模式的现场培训,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外语学习热情,更成为校媒协同赋能青少年成长的生动注脚。

红日青少年外语训练营:优质资源穿透校园围墙

“打破‘外语学习=课本背诵’的刻板印象,让语言回归交流本身”道出红日青少年外语训练营的初心。依托河大外语学院涵盖英、俄、法、西等多语种的专业师资库,以及开封日报社辐射全省的小记者网络,训练营自启动便展现出强劲的资源整合力,针对小记者认知特点,以趣味形式、互动式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流向更多渴望成长的角落。

小记者在校史馆参观

趣味教学破题:让语言在校园里“活”起来

红日青少年外语训练营的老师打磨双语解说词,全程带队,外语学院的志愿者们介绍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及时回应小记者们的需求。

志愿者在李大钊铜像前为小记者们讲解

河南大学双语研学课堂上,外语学院的林天羽老师带领小记者们开启一场锻炼双语思维的脑力冲浪。

小记者在林天羽老师的课堂

“同样是表达雨下得大,我们用‘瓢泼大雨’,英文中居然用的是‘rain cats and dogs’!就连小鸡和羊的叫声也不一样,有趣极啦”,面对趣味化的双语教学,小记者们举手抢答声此起彼伏。

林天羽老师与小记者课堂互动

这种将语言知识与校园文化、地方历史深度绑定的趣味化教学方式,让语言在校园里焕发勃勃生机。

长效服务筑基:成长轨迹印刻清晰坐标

为让双语小记者的成长有迹可循,红日青少年外语训练营组委会、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与开封日报社三方正以座谈会共识为蓝图,搭建长效培育体系。

红日青少年双语小记者训练营研讨会

依托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多语种的雄厚师资库,为小记者建立包含双语表达、跨文化沟通等维度的成长档案,充分利用开封日报社媒体资源,定期通过专栏展示、成果展演等形式,让每一步进步都被看见。

开封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郭召华发言

更值得期待的是,合作将延伸至基础教育领域——计划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开展教学理念培训,从“教”与“学”两端发力,让语言学习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扎根。这种“学生成长+教师赋能”的双轨模式,不仅让小记者的进阶路径清晰可触,更以校媒协同之力,为青少年外语教育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让“学以致用”的成长坐标始终被“照亮”。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书记杨飞云发言

“语言是翅膀,让孩子们既能读懂世界,也能讲好中国故事。”红日青少年外语训练营将继续深耕校园,用专业与温度为全省青少年搭建成长舞台。

在训练营中,教授师资团队运用科学教学法,精准破除外语学习障碍:针对基础薄弱学员,采用寓教于乐的趣味化、游戏式教学,助其短期内突破心理障碍,从此爱上外语,敢于自信开口;对于基础扎实的学员,则通过模拟联合国、英语演讲等高阶思维挑战活动,显著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思辨水平,实现能力跃升。

更为重要的是,学员在掌握高效英语学习方法的同时,更能领悟普适性的“学霸学习策略”,将语言转化为探索世界的工具,由此建立的强大自信与卓越能力延伸至其他学科领域,收获未来竞争所需的思维弹性、文化通感与终身学习热情。在这个充满可能的夏天,一场关于语言与成长的盛宴,正在向更多孩子发出邀请!(来源:大象新闻)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