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路边精美的“外贸”陶瓷品能不能买?

2025/07/31 10:46 来源:大河报 阅读:1.4万




  作为吃饭的家伙事儿,陶瓷餐具天天用,好看又实用,但不合格的陶瓷碗可能暗藏重金属超标等健康隐患。近期,记者走访发现郑州街头不少流动货车低价售卖陶瓷餐具,做工粗糙且来源不明;而知名餐饮店在定制餐具时,将安全放在首位。

  陶瓷餐具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意支招,教大家如何避开陶瓷餐具的安全“雷区”。

  吃饭的家伙事儿,安全是头一条

  “民以食为天”,餐具是饮食安全的第一道关口。陶瓷餐具凭借美观、耐用、耐高温等特点,成为家中厨房和大小餐馆的“标配”——蒸馒头的瓷碗、盛菜的瓷盘、喝汤的瓷勺,几乎每餐都离不开。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每天用的“吃饭家伙”,若选不对,可能变成健康隐患。来自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消息,合格的陶瓷餐具生产有严格标准,从陶土筛选到釉料调配,再到高温烧制,每一步都影响着最终的安全性。而不合格的陶瓷餐具,问题往往出在原料和工艺上:有的釉料里铅、镉等重金属超标,而铅、镉等重金属在人体内难以代谢,导致慢性中毒。

  因此,选陶瓷餐具绝不能只图便宜、看颜值,把好“安全关”才是最该操心的事儿。

  警惕路边甩卖的“外贸”尾货

  低价陶瓷餐具的销售,在街头巷尾并不少见。7月26日傍晚,在郑州市三全路,一辆厢式货车停在路边,车厢门大开,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餐具。车身上“精品外贸陶瓷,全场5元起”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

  “这小碗5块,大的10块,砂锅50,都是潮州来的外贸尾货,便宜处理了!”摊主一边招呼着,一边给顾客递袋子。记者拿起一个5元的饭碗,用手一摸,有些粗糙,边缘还有细小的凸起;把碗放在地上轻轻一推,它就“晃悠”起来——原来碗底不平整。砂锅表面仔细看能发现釉面并不均匀。

  “这碗看着不咋光滑,用着没事吧?”记者问。摊主摆摆手:“不影响装饭!你看这花纹多好看,超市里同款得卖二三十呢!”当被问及有没有产品合格证时,摊主表示:“来自于潮州,外贸货。”

  随后,记者又在普庆路看到一个流动摊位,一辆电动三轮车拉着瓷碗,摊主表示:“4块一个,买10个以上3块!景德镇的货,便宜甩卖!”记者注意到,这些碗的碗壁上有细小的斑点,个别碗沿还有缺釉的痕迹,同样找不到任何生产信息。而记者在超市走访发现,正常销售的陶瓷碗,标签上都有生产地址和合格信息,正常的盛饭的陶瓷碗都在15元以上。

  餐馆企业选餐具:安全比颜值更重要

  和街头流动摊贩的“低价策略”不同,知名餐饮企业在选择陶瓷餐具时是安全第一。阿庄新豫菜运营中心总监乔明磊表示,“阿庄新豫菜使用的所有陶瓷餐具,都来自国内知名的陶瓷企业,都是精心定制、优中选优的合作伙伴”。

  乔明磊表示,这些定制餐具在出厂前都经过了严格的国家安全标准检测,每一批次都拥有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证。

  “选择高品质的餐具,成本自然会高一些。但我们认为,为顾客的健康投资是最值得的花费!”乔明磊说,“在阿庄,我们恪守一切以顾客体验为中心,一切以产品品质为中心的理念。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的承诺。”

  河南一家快餐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餐具直接接触食物,一旦出问题,砸的是招牌,担的是责任”。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店里的餐具都是从正规厂家定制的,对于街头的低价餐具,该快餐店负责人直言“不敢用”:“那些餐具来源不明,就算再便宜,也不能拿客人的健康开玩笑。”

  市场监管部门教你挑出“放心碗”

  为了让大家买得明白、用得放心,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近期发布了陶瓷餐饮具安全消费提示,为消费者购买陶瓷餐具支招:

  一看颜色工艺,避开“艳丽陷阱”:陶瓷餐具的原料和釉料可能含铅、镉等重金属,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制品》(GB4806.4-2016),铅含量需≤0.5mg/L,镉含量≤0.07mg/L。高温烧制能固化大部分重金属,但不合格产品可能超标。

  关键提醒:颜色过深、过于鲜艳的餐具风险更高,因为深色釉料可能需要更多重金属来显色。选择色彩较淡或釉下彩产品(用手触摸,花纹图案处光滑),谨慎选择釉上彩产品(用手触摸,花纹图案处不光滑、有起伏)。

  二查外观细节,拒绝“残次品”:《日用瓷器》(GB/T3532-2022)规定,合格陶瓷餐具不能有炸釉、裂纹、渗漏等缺陷,底沿要平整,放着不晃。

  检查方法:先看外观——有没有斑点、缺釉、裂纹;再摸表面——有没有疙瘩、毛边,边缘是否光滑;最后把餐具放在桌上推一推,看是否平稳。有明显缺陷的,千万别买。

  三认正规渠道,不买“三无货”:“渠道决定一半安全。”尽量到大型超市、正规商场选购,认准有合格证明的产品。购买时要查看:是否有产品名称、材质、执行标准、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这些信息不全的“三无产品”,再便宜也不能要。

  河南省餐住协餐厨委员会主席王院磊表示,销售端必须筑牢第一道防线。要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对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日用瓷器》等标准,要求产品必须具有国家认证机构的检测报告,特别是铅镉、吸水率等影响安全和使用的指标。同时务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留存产品合格证明、生产厂家资质文件及购销票据,以及近三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产品问题,做到来源可溯、问题可查。对供应商要建立资质审查机制,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生产企业,从源头规避“三无”产品。

  “行业自律是长效保障。未来,将推动建立陶瓷餐饮具销售行业公约,明确安全责任清单;定期组织商户培训,解读标准规范,树立行业标杆等。同时,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及时通报下架,配合查处违法销售行为。”王院磊说。(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魏朝林 文图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