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养老金上涨催热提前规划 专家为你解锁“养老锦囊”

2025/07/18 10:46 来源:大河报 阅读:2.9万

社保待遇稳步提高 新华社发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新华社发


  近期,人社部宣布2025年基本养老金上调2%。消息一出,“养老”话题再度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面对老龄化加速的现实,如何未雨绸缪,确保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个人养老金账户到底值不值得开?商业养老保险又该如何选择?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郑州市多家银行、保险公司,采访了金融从业者、普通市民,试图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梳理出一份实用的“养老锦囊”。

  个人养老金成为市民养老新“标配”

  年轻人也开始“囤”养老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成为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举措。2024年12月15日,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将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税收优惠政策也同步扩大至全国,每年缴费上限额度为1.2万元。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通流程十分便捷,每年缴费上限为1.2万元,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可选择一次性缴存或分批存入。而且每年1.2万元以内的缴费还可享受个税抵扣。”交通银行郑州某支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通过商业银行的手机APP、电子社保卡等线上渠道,或线下网点,即可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及对应的资金账户。

  在交通银行郑州某支行,记者遇到了正在咨询个人养老金账户的90后程序员韩磊。“我去年开了户,存了1.2万,今年报税时直接省了1200多元。”他笑着说,“虽然离退休还早,但复利效应下,现在存的钱几十年后可能就是一笔可观的养老补充。”

  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不少市民“未雨绸缪”,把个人养老金作为布局养老的“必选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河南省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开立账户1043.01万人,缴费人数达196.94万人,缴纳总额超29.2亿元。“过去大家觉得养老是快退休才考虑的事,现在很多90后都开始主动规划了。”某知情人士透露。

  商业养老保险成为个性配置“主力军”,不同年龄策略各异

  除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商业养老保险也成为市民补充养老储备的重要选择。

  “我现在每月交2000元买年金险,等60岁后每年能领5万,活多久领多久。”45岁的私营业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不少朋友都在配置这类产品,“社保养老金可能只够基本生活,想要体面养老,还得靠自己早做准备。”

  “目前,‘养老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两种产品,也是大家规划品质养老的首选。”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向记者介绍道,“‘养老年金险’类似于社保养老金,市民在年轻时缴纳保费,退休后可以按年或按月领取养老金;‘增额终身寿险’则兼具保障和储蓄功能,保单现金价值逐年增长,市民可根据需要灵活支取。”

  但养老规划并非“一刀切”。那么,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如何科学规划养老生活呢?

  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郑州HWP主管杨志斌建议根据人生几个重要阶段来做相应的养老规划。

  ●“30岁、40岁适合配置个人养老金来给自己做储备,个人养老金每年1.2万,不仅可以节税,还可以强制储蓄;

  ●40岁、50岁适合养老年金(万能型)的产品,提高储蓄比例,补充养老终身现金流;

  ●60岁,由于年龄较大,长期年金不太友好。最好配置增额终身寿型产品,回本快,领取灵活来补充养老。

  此外,针对60岁客户,特别是对于未来品质养老有需求的客户,建议选择趸交或5年缴来满足未来泰康品质养老的需求。”

  避坑指南:警惕“保本高息”陷阱,监管部门点名“以房养老”新骗局

  养老理财市场火热,但风险也随之而来。记者调查发现,三类陷阱尤其需警惕:

  (1)收益率陷阱:“保本高息”多是画饼

  此前,某财富公司因宣称“养老理财年化8%保本”被处罚。记者暗访发现,仍有机构用“限量抢购”“专家推荐”等话术吸引中老年人。一位受骗者李阿姨懊悔道:“业务员说和银行合作,结果到期连本金都拿不回。”

  (2)期限错配:小心资金被“锁死”

  “很多客户只盯着收益率,忽略了流动性。”浦发银行某客户经理举例,一位企业主将200万投入某5年期养老信托,结果生意周转困难时无法提前支取,“最终只能质押贷款,额外支付利息”。

  (3)伪创新产品:“以房养老”骗局升级

  此前,河南银保监局曾发布风险提示,部分机构以“盘活房产”为名,诱导老年人抵押房子购买所谓“养老理财产品”,实则暗藏高额服务费和本金损失风险,应正确认识“以房养老”保险,谨记选择正规机构。

  “养老是场马拉松,不是冲刺跑。”一位养老规划师告诉记者,若从30岁起每月定投2000元,按5%年化收益计算,60岁时可累积近200万元。或许,最大的养老智慧就是——趁早开始,慢慢变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韩懿亭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