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从军人到考古人 崔彦春诠释行行出彩的人生

2025/07/15 16:00 来源:大河报 阅读:1.8万

  崔彦春在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考古探掘工赛比赛现场


  崔彦春参加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考古探掘工赛项三等奖


禹州闫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航拍


禹州闫寨遗址出土玉璇玑残片

  文物,是文明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密码,为后人开启一扇窥探往昔的窗,考古人正是历史的解码者。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崔彦春获得考古探掘工赛项三等奖。

  崔彦春有十二年军旅经历,转业从事考古工作后,他从零开始钻研技术,逐步成为业务能手,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

  勇夺省赛桂冠,全国大赛再创佳绩

  “参赛选手都是从各省选拔的业务精英,这次能获得三等奖不容易。”7月10日,结束比赛已返回考古工作一线的崔彦春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这次大赛汇聚了全国文物行业的高手,他参加的考古探掘工赛项共有45名选手,按照成绩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是在高手中再评高手。

  全国大赛前,河南省组织了选拔赛,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3人参加考古探掘工赛项,获得第一、第三、第四名的好成绩。崔彦春作为第一名,与另一人一起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

  7月3日至6日,国赛在四川省举行。考古探掘工赛项由理论考核与实操比赛两部分组成。实操比赛中,选手要在层叠堆积的地层中勘探、发掘,尽可能多地完成对遗物的摄影、绘图、记录等工作,采集遗物和多学科研究样本,判断遗物的文化分期和时代内涵。

  在考古发掘实操比赛的8小时内,崔彦春发掘整理了20多件预埋的“文物”。崔彦春说:“比赛强度很高,模拟了真实的考古工作环境,考验考古技能的规范性和知识储备。”

  “考古探掘工作首先是个体力活,同时是个心力活。”他介绍,一名棒劳力采用人工方式挖土,一天大约能挖5立方米。比赛中,他在4米长、2米宽的探方中挖了0.6米深,折合挖土4.8立方米。且考古发掘不能蛮干,在挖掘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确保不损坏文物。

  亲手发掘龙山文化高级玉器,见证史前文明辉煌

  “河南是文物大省,许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精进考古技能提供了坚实基础。”崔彦春说,在许昌,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除了最为人熟知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存,向前追溯,文明的历程古老而辉煌。

  8万至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灵井许昌人遗址,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十里庙遗址、宋庄遗址,4000至6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闫寨遗址,2000年前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这些不同历史时期遗址的考古工作,崔彦春都曾参与。透过考古工作,他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话,还原他们的时代风貌。

  金、银、铜、铁、玉、石、陶、瓷等各类材质的文物,他都亲手发掘出来过。印象最深的是闫寨遗址出土的两件文物,他至今记得出土瞬间的细节。

  那是2019年国庆假期后,禹州闫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崔彦春在探方中挖掘,挖至1.3米深处,发现了一块玉器。这块玉器不完整,残片长近13厘米,呈圆弧形,外缘有一处凸起。他回忆说:“当时我不认识这是什么器型,但看到材质是玉,知道很珍贵,只恨自己懂的太少。”

  崔彦春向主持考古发掘的专家请教后,知道了这是“玉璇玑”残片。完整的玉璇玑呈圆环形,外缘有三个朝同一方向飞翘、间距相等的牙,是龙山文化时期古人祭天时使用的高级玉器。

  在闫寨遗址,崔彦春还发掘出蛋壳陶杯碎片。拼合后,杯壁表面光滑,弧度柔顺,厚度不足2毫米,显示出先民高超的工艺水平。

  十二年军旅淬炼

  转业后苦练技能再出发

  考古工作风餐露宿是常态,工作条件艰苦。崔彦春说:“当兵的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再苦再难,一定要干好。”

  崔彦春曾在部队服役12年,2005年转业到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时已经30多岁。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从零开始学习,投入到考古事业中。

  机会很快到来。2006年至2009年间,崔彦春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考古发掘,得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老院长杨肇清的现场指导。他耳濡目染杨肇清日常工作中严谨求实的态度,对考古工作有了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要求。他说:“南水北调项目让我开启了考古之路。”

  后来,他又参与了闫寨遗址、瓦店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在一线田野考古工作中不断精进技能。如今,崔彦春已成为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技术骨干,任考古勘探技术部主任。除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他还积极分享工作经验,为高校实习学生和新入行年轻人创造学习机会,传授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踏上考古事业的新征程。

  从军人到考古人,崔彦春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他说:“干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品质是坚毅和果断,这是在部队长期锻炼后留给我的财富。”

  对于这次国赛获奖,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出彩;择一事、终一生,心无旁骛,只为成功”的职业坚守和工匠精神。(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思远 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孙方媛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