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口服”与“冲服”区别大,审方药师用火眼金睛筑牢安全用药防线

2025/07/02 11:36 来源:大河报 阅读:2.2万

赵成龙接受记者采访

  “喉咙里有水分,泡腾片直接口服会释放大量气体,特别是一些小孩,可能窒息致死,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到水里冲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审方中心组长、副主任药师赵成龙道出“一字之差”背后的惊心风险。

  在这里,审方药师们默默筑起一道用药安全防线,6人团队每日审核超5000张处方,7年积累十多万条拦截规则。医生笔下“口服”与“冲服”的细微差别,正是他们火眼金睛紧盯的战场。

  累计构建十几万条审方规则,将大量用药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审方中心,记者看到,这支由6名专业药师组成的团队,每天干的最主要的事儿,就是看处方。

  作为知名省级医院,每天,河南省人民医院会开出超过5000张来自门诊、急诊的处方。

  这些处方会由医院电子处方审核系统先进行筛查,其中,300~400份处方,需要经过审方药师的二次复核。

  “所有处方划价收费前,必须经过审核。”赵成龙解释着医院的铁律。

  医院的电子处方审核系统,也是审方药师们参与构建,并持续完善的。

  目前,审核系统内嵌的规则库已积累超过十几万条用药规则。

  审核系统内的规则被分为“刚性”与“柔性”。

  剂量超标、配伍禁忌等“典型的用药错误”,会触发系统的刚性拦截,医生必须修改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而像某些药物“慎用”,但非绝对禁用等情况,则纳入柔性规则。

  医生若认为患者有使用必要,可填写理由,再提交审方药师人工审核。

  这套日益缜密的系统,已成功将大量严重用药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火眼金睛补位规则盲区,他们较的就是细微之处的真

  然而,系统并非万能。

  有些系统触及不到的地方,就需要审方药师们上场。

  “人工复核的价值,不仅在于处理柔性规则提交的处方,更在于发现那些系统尚未覆盖或规则不够精细的潜在风险。”赵成龙说。审方药师们的“火眼金睛”和丰富经验,是系统之外的保障。

  赵成龙和同事们分享了几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其中之一,便是看似不起眼的“泡腾片”服用方法问题。

  “像金莲清热泡腾片、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这类药品,早期我们发现不少医生习惯性地将给药途径开成‘口服’。”赵成龙回忆。

  但口服泡腾片,带来的隐患巨大。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若直接放入口中吞咽,遇唾液迅速崩解产生大量气体。

  气体在狭小的咽喉食管内急剧释放,极易导致呛咳,甚至阻塞气道引发窒息,对儿童风险尤甚。

  审方药师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虽不致命,却普遍存在的风险点。

  经过团队讨论,他们迅速完善了规则库:为院内所有泡腾片制剂设置刚性规则,要求医生开具“冲服”而非“口服”。

  “必须是‘冲服’!”赵成龙强调。这一字之改,确保了患者拿到处方时能清晰看到正确服用方法,大大降低了潜在风险。

  “因为这细微差别背后,关乎的是患者的生命安全。”赵成龙说。

  “最怕问题处方发到病人手里”

  在赵成龙看来,审方药师最重要的素质有三:持续学习、善于沟通、极度认真。

  新药层出不穷,医学知识日新月异,药师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并转化为审核规则。

  与医生沟通处方疑问时,更需要技巧和耐心。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最害怕的,就是有问题的处方没审出来,最后发到了病人手里。”赵成龙坦言,每当看到外院用药错误导致不良事件的新闻,他们都会心头一紧,立刻反查自家系统规则是否存在类似漏洞,“很多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今,6位审方药师守护着河南省人民医院每日数千张处方的安全。(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陆梓昕 文图)

责任编辑:张丽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