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填高考志愿靠谱吗?“人机协同”做出最优选择
2025/07/01 17:08 来源:河南商报 阅读:2.4万
各地2025年高考成绩陆续发布,志愿填报是考生和家长眼下的头等大事。近期,AI志愿填报成为热门话题,相关产品受到关注。
AI填志愿,好用吗?靠不靠谱?记者进行了调查。
AI填志愿产品扎堆“上线”
“AI一键生成最优志愿方案”……近期,各类AI填志愿产品扎堆“上线”,成为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上的“香饽饽”。
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最近一段时间,AI志愿填报相关话题播放量近亿次。
在一个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直播间,主播宣称其使用的AI辅助填报工具,可以根据考生分数、地区、偏好等信息一键生成志愿填报方案。她边介绍边演示,输入相关信息后,不到1分钟,一份包括专业、院校、标注录取概率的志愿列表即生成。评论区不少人提问咨询。
据了解,目前较为热门的AI填志愿产品,有的为教育部门推出,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有的是互联网企业开发,多数服务免费;还有的来自志愿填报垂类公司,价格从百余元到几千元不等。
记者走访线下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发现,AI填志愿也是今年机构服务的主推卖点。四川考生小杨说,高考前家长就花4000多元找好了一家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机构宣传今年升级了AI志愿填报功能,准确度更高,就被说动了”。
北方地区一名考生家长近日购买了一款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这款产品可根据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进一步筛选。”该家长说,此前试用了多款类似产品,感觉功能大同小异,生成方案速度快,但比较大众化。
记者注意到,有主播称所使用的AI填志愿软件为“省考试院官方指定软件”,但实际并非如此。
高考志愿填报App“优志愿”创始人兼CEO耿忠诚说,个别机构声称其AI填志愿产品为自主研发,以此收取更高费用,实际上用的是免费AI大模型。一家AI辅助志愿填报机构的工作人员称,一些机构会把订单转给他们来做,再将方案转卖给考生和家长,“加价几百元或上千元”。
AI给出的志愿方案靠谱吗?
志愿填报软件开发商北京清智领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曹长丹说,AI填志愿的原理是把数据“喂”给AI,比如往年各省份高校录取信息、教育部门公开的志愿数据、高校官网信息、各地人才招引数据等。“在此基础上,告诉AI足够的个人信息和填报要求,它就能给出建议。”
“数据是决定AI填志愿靠谱与否的关键因素。”耿忠诚说,如果收录的数据不全,比如不包含位次信息等情况,AI给出的结果就会有误差。
记者以2025届考生身份,向多个AI软件输入推荐报考院校指令,不同AI软件给出的结果各异,“冲稳保”不同梯队的9所院校中仅2所重合。
记者注意到,AI在展示深度思考过程中,多次提及自身局限性,如“仍缺少多所大学2024年录取数据”“部分信息来自抖音视频,需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等。
多名业内人士提到,当前不少AI工具存在“幻觉”问题,可能编造看起来合理可信实际上错漏百出的信息。“去年590分对应位次是1万名,但AI告诉我位次在5000到6000名。”山西一名考生家长说。
曹长丹认为,一些AI工具有效信息增量不足,给出的结果仅停留在对历史数据的机械匹配上,缺乏对动态政策、个体差异和深层需求的挖掘。
通过“人机协同”做出最优选择
受访专家表示,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AI工具,通过“人机协同”做出最优选择。
耿忠诚认为,在采纳AI建议前,应认真核实AI给出的志愿填报方案,再次查阅学校历年录取分数、录取位次和院校专业信息等,减少AI“幻觉”和数据误差带来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冉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付费AI填志愿前,应尽可能了解产品“底细”,如模型使用的训练数据、填报逻辑等;使用过程中,尽量明确孩子的个人偏好等个性化参数,让AI更清楚报考需求。
多名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要仔细阅读各省招考中心印发的报考指南、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院校官网公布的招生政策等。“应让AI回归‘工具’本位,避免过度依赖而产生误判。”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副处长张玉国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