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陈行甲渴望能为刘诗利这样的读者带去慰藉和力量

2025/06/30 15:38 来源:大河报 阅读:5.2万

刘诗利在新书分享会现场
图源:陈行甲抖音视频截图

  6月25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新书分享会上,公益人陈行甲签名赠书给河南濮阳建筑工刘诗利大哥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感动了众多网友。6月27日,记者辗转联系上陈行甲老师,他表示,和刘诗利大哥联系上后,认为双方的联系并非一次性的,“我想和刘大哥建立一种长久的连接。”

  他内心有一个朴素的决定,想和对方建立长久的连接

  记者了解到,6月26日深夜,远在日内瓦的陈行甲和刘诗利通了20分钟电话,当时,他内心有一个朴素的决定,想和对方建立长久的连接:如果刘大哥在北京,希望回来后能和他见面聊天;如果他回到了河南,自己也会在每年某个时候问候他,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一直在惦念着他。他觉得,这种连接本身,超越了书本和那场见面会,很有意义。

  6月26日凌晨,在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准备飞日内瓦去参加联合国活动的陈行甲看到那段视频后,由衷感慨:“这位老哥,你是我的书写生涯得到的最高褒奖。我想起那句话,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是无穷无尽的……”他说,这句话是那一刻“内心最真实的涌动”。

  陈行甲表示,有时候,人们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写作和阅读是某一个圈子的事,其实不然。就他的作品和感受而言,来自专业领域的认可固然让人受宠若惊,但是,刘大哥的出现像一道光,“他提醒了我,也确认了我写作的初心——我究竟是为谁而写?我想说,伴随着我的写作念头最初出现的,就是像刘大哥这样的面孔。”

  最触动陈行甲的,是刘诗利大哥的眼神

  像刘大哥这样的面孔,有啥共同点?

  在陈行甲心目中,这些面孔,是那些在生活中负重前行,却依然心怀炙热与良善的普通人;是那些在尘土中劳作,却依然对知识和远方抱有最朴素渴望的灵魂。

  “如果我的文字,能在文化圈里获得满堂喝彩,却无法触动像刘大哥这样的人,无法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一点光,那我仍然会认为我的书写是不完整的,我还需要再努力。”他渴望能为刘大哥这样的读者带去慰藉和力量。

  陈行甲说,6月25日那天的新书分享会上,当刘大哥站在那里,用那双真诚的眼睛望着自己时,他感受到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和肯定,“他就是我最渴望获得认可的读者,这份褒奖,比任何奖项都更重。”

  最触动陈行甲的,是刘诗利大哥的眼神,他觉得有一种未经雕琢的真诚,那种真诚像一面镜子,能照见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那一刻,他看到的是一个想读书、爱读书的人,主动在书上写下手机号码送给对方,正是因为那种天然的亲近感,“我很想认识这样的朋友。”

  陈行甲期待着和刘大哥再见面时,双方像所有刚刚认识的朋友那样聊天。他觉得,刘大哥的出现是生活馈赠自己的一份厚礼,“我希望能把这份馈赠,用更长久、更真诚的友谊,传递下去。”(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责任编辑:张丽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