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大一附院显微整形手足外科创造微米级手术“奇迹”
2025/06/27 11:47 来源:大河报 阅读:3.2万
在医学领域,有这样一项技术,它犹如“针尖上的芭蕾”,以极致的精细与优雅,为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教中心显微整形手足外科,凭借精湛的医术,一次次创造微米级手术“奇迹”。
60岁男子患黑色素瘤指甲变形发黑,医生:警惕身上的这些黑痣
“这名60岁的男性患者刚来医院时,右手拇指指甲已畸形发黑数月,起初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甲下色素痣,但随着病变范围逐渐扩大,伴指甲破坏、指甲中央隆起、表面不平整,明显黑色素沉着,肉眼观高度怀疑黑色素瘤。”在显微整形手足外科,张新营主任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
张新营介绍,黑色素瘤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不明确。黑色素瘤属于恶性肿瘤,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全面检查,确认是否已发生转移。黑色素痣通常表现为光滑或凸起的棕色或黑色斑点或斑块,往往具有规则的边界和均匀的颜色分布;而黑色素瘤具有不规则形状、不均匀颜色、边缘模糊等特征,且直径通常较大,可能超过6毫米。其外观往往不对称,边界不清晰,颜色深浅不一。如果发现病变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甚至出现隆起、溃烂等症状,多考虑黑色素瘤。对于较大的黑痣,特别是生长在暴露位置易受刺激的,建议及时切除。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素瘤并不一定都是黑色,有蓝色、咖色,甚至部分病例没有肉眼可见的色素沉着,还有可能呈现褐、棕黑、粉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表现出污浊的色彩状态。
科室主治医师李志阳还提到,半年时间里,科室已完成类似病例约10例。恶性黑色素瘤作为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转移早,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早期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手掌、足底等黑痣高发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切除;若原有黑痣出现变大、溃烂、周围长出小黑痣等情况,更需及时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面对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疾病,显微整形手足外科不仅擅长肿瘤切除,更精通切除后的创面重建,运用各种皮瓣移植、植皮等技术,为患者解决病痛,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被称为“针尖上的芭蕾”,他们用微米级的针接合血管和神经
显微整形手足外科,是在手术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运用特殊精细器械与材料,对细微组织进行修复与重建的外科技术。其创伤小、质量高,能完成肉眼无法操作的手术,而其中的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更是被喻为“针尖上的芭蕾”。
“我们使用的针线直径是微米级别,针比头发丝还细,线就更细了,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张新营说道。手术过程困难重重,首先要在狭小空间内寻找神经断端,神经损伤形式多样,医生需细致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精准缝合。其次,手术所用的缝线极细,针也极小,这为修复1毫米以下的血管、神经提供了便利。显微整形手足外科日常做的指尖再植手术经常需要吻合直径约0.3毫米的血管,所以,普通人眼里的“神级操作”,在显微整形手足外科却是司空见惯。
张新营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名女性患者在冬日夜晚因煤炉事故导致半边脸严重烧伤,从头颅到下颌,肌肉、神经全部损毁,头骨骨膜外露,伤情触目惊心。显微整形手足外科为该患者实施了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从大腿移植皮瓣,一点点将血管和神经精细接合,完成一侧颜面部重建。经过后期适当修薄,成功为患者还原了一张接近正常的脸。“腿部的皮肤脂肪含量高,为了能够使重建后的面部肌肉紧实,我们还给移植的皮肤做了适当的抽脂,以便看起来更美观。医学不光是技术,更要考虑到患者日后的生活方便。”他说。
在张新营和李志阳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众多患者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显微整形手足外科团队精心雕琢的成果。正如张新营所说,一个优秀的医疗团队,需要每个成员发挥专长、紧密协作,才能为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和理想的手术效果。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整形手足外科,以“针尖上的芭蕾”般的精湛技艺,在微米级的世界里,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点亮生命之光,持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医学传奇。(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菊 通讯员 谢雅敏 梁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