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持续 抗旱浇麦进行时
2025/05/10 10:12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5.4万
小麦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眼下,河南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面对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旱情较量的硬仗,全省上下协同发力,打响了一场抗旱保粮攻坚战。
旱情持续,“百米冲刺”经受考验
5月8日,河南小麦自南向北进入籽粒灌浆关键期。然而,中原大地上的绿色麦浪,正经受着旱情考验。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把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比作“百米冲刺”。
3月中旬以来,河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水量不到常年的2成,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不足,给小麦灌浆带来不利影响。
气象部门5月8日15时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有45%的测站表层土壤(0—20厘米)出现缺墒,其中重旱占20%、中旱占13%、轻旱占12%。土壤缺墒区域主要分布在安阳、济源、三门峡、洛阳、郑州、许昌、漯河、南阳等地,其中济源、三门峡、洛阳、漯河缺墒测站比例超过7成。深层土壤(30—50厘米)干旱测站比例为30%,其中重旱占11%、中旱占8%、轻旱占11%。
国家气候中心研判,预计5月我省大部高温少雨。降水量北中部较常年同期偏多0到2成,其他地区偏少0到2成。全省平均气温偏高,豫北偏高0℃到1℃,其他地区偏高1℃到2℃。
气象部门预测,预计5月中旬前期有一次弱降水过程,对缓和阶段性气象干旱有利。但是全省无明显有效降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仍需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
与天抢时,协同发力抗旱保粮
旱情发生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农业、财政、水利、气象、供销、供电等多部门通力配合,加强旱情调度,充分挖掘水源,千方百计开展抗旱浇麦。
一系列“组合拳”,彰显出河南保障夏粮丰收的决心。在抗旱浇麦方面,全省组织228处大中型灌区引水19.76亿立方米,全面开展农田机井排查检修,投入各类排灌机械64.3万台,保障抗旱需要。在气象监测方面,强化干旱重点区域、豫南地区旱涝急转风险等预报预警服务,组织大范围、多轮次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雨量近2200万立方米。
为应对旱情,省财政紧急拨付5000万元抗旱资金,加上之前已经投入的3.8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和3000万元赤霉病防控资金,全省财政抗旱保粮总投入达4.66亿元,同时争取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7亿元用于支持各地抗旱浇灌,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省农业农村厅的农情调度显示,4月1日至5月8日,全省累计浇灌小麦1.1275亿亩次,具备条件的麦田基本浇灌了一遍,部分地方开展了二次、三次浇灌。
目前,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仍坚守在麦田管理一线,结合地方技术力量,指导农户开展科学浇灌,尽量让每一滴水都能精准滴灌到麦田。
科学应对,专家支招“百米冲刺”关键期
“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这是小麦生长期‘百米赛跑’的冲刺阶段,我们要打好最后这一仗。”郭天财说。
麦田管理的后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也是多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易发期和防控的关键期。郭天财建议,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关键措施。一要预防干热风。各地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加强防范,及时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方法,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二要预防倒伏。今年因为干旱,小麦植株普遍较矮,但进入灌浆期后,植株重心上移,头重脚轻,大风后仍有发生倒伏的风险。三要防治病虫害。尽管今年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总体较轻,但小麦灌浆期是病虫害易发期,目前个别田块仍存在蚜虫偏重发生的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做好“一喷三防”,减轻植株病虫危害。
郭天财建议,在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对于土壤墒情尚可的麦田,只要不是特别干旱不建议浇水;对于干旱缺墒的麦田,有浇水条件的,建议豫南和豫东地区5月10日左右浇灌一次,豫北地区5月15日之前进行一次浇灌。浇水时要避开大风和高温时段,小水浇灌。
郭天财提醒,河南是小麦育种大省,种子繁育田面积很大,这个时期要抓紧去杂去劣,确保为下一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纯正的种子,保证用种安全。
农时农事不等人,抗旱刻不容缓,河南干群必须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这场“保粮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