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保护下肢骨 避免久站、久坐

2025/04/25 19:46 来源:大河健康报 阅读:7235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 慕志超

  下肢骨作为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行走、站立、运动等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下肢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下肢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肢骨包括哪些?

  下肢骨主要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以及足骨。

  髋骨 髋骨是下肢骨的“基石”,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它是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递躯干重量至下肢,还保护着盆腔内的脏器如膀胱、直肠等。一旦髋骨出现问题,如骨折、骨关节炎等,会导致患者行走困难、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股骨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位于大腿部位。它承担着将身体重量从骨盆传递到下肢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肌肉附着的重要部位。在剧烈运动或意外事故中,股骨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不仅会导致患者无法行走,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脂肪栓塞综合征等。

  髌骨 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最大的籽骨。髌骨可以增加股四头肌的力臂,使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更加省力。同时,还能保护膝关节,减少关节面的磨损。若髌骨出现病变,如髌骨软化症,会导致患者膝关节疼痛、无力,影响正常的行走和运动。

  胫骨和腓骨 胫骨和腓骨位于小腿部位。胫骨是主要的承重骨,承受着身体大部分的重量。腓骨则主要起辅助支撑作用。它们共同维持着小腿的形态和功能。胫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胫骨骨折后,患者会出现小腿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复位和固定治疗。

  足骨 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组成,构成足部的复杂结构。足骨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具有缓冲、适应不同地形等功能。正常的足弓结构可以使身体在行走和跑步时更加省力,减少对关节的冲击。如果足骨出现畸形,如扁平足、高弓足等,会导致足部疼痛、疲劳,甚至引发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的病变。

  如何保护下肢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下肢骨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慢跑、游泳等。要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做“踮脚尖”“金鸡独立”等动作,增强踝关节和膝关节稳定性,减轻下肢的负担,也是保护下肢骨的重要措施。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