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艳丽硕大、品质优良,年产值超9000万元,洛阳牡丹香飘全世界
2025/04/24 10:27 来源:大河报 阅读:2.3万
花农采摘鲜切花
游客身着汉服,置身牡丹花丛中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宜”在哪里?是因为洛阳土壤肥沃,水源优质,四季分明。“奇”在哪里?是历史悠久,花朵硕大,品种繁多。牡丹,向来是洛阳市重要的城市元素,更是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
2017年,洛阳发布《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洛阳牡丹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2023年,洛阳市委提出建设“北国花都牡丹花城”,孟津区凭借“宜中更优”的先天条件,提前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分别在该区朝阳镇、送庄镇等7个乡镇大力扶植发展牡丹(芍药)产业,年产值高达9000余万元。尤其是近年来孟津区的牡丹(芍药)鲜切花凭借花色艳丽、花朵硕大,更是插上“翅膀”,飞向国际舞台。
【底气十足】
这里种出的鲜切花市场供不应求
“再加把劲,这2万支鲜切花打包发走后,今年鲜切花也就卖完了。”
“不管啥时候,咱们的鲜切花从挑选到打包,一点不会含糊。”
4月16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见到洛阳天盛盆养牡丹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超时,他正在挑选车间与工人一起严选最后一批牡丹鲜切花。
“这一批货发完后,我们公司在2个月之内,发往全国各地的鲜切花数量共计30万支。”张超说。
2003年大学毕业后,张超便跟随家人培育种植牡丹(芍药)鲜切花。目前在邙山、盘龙冢、送庄镇都有牡丹基地。“送庄镇也是面积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张超说,现在除了鲜切花以外,他还对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专家团队,做牡丹花苗和盆栽牡丹的销售。因去年刚入驻,目前整个基地仍处于开发阶段,预计明年年底,盆栽牡丹可达5万余盆,鲜切花数量可高达50万支,基地综合年收入可突破1000万元。
【远销海外】
送庄镇“反季鲜切花”价格高市场广
送庄镇境内的洛阳市美冠园艺有限公司,可谓是送庄镇种植鲜切花的“元老级”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李亚静更是将牡丹鲜切花卖到大半个中国。据了解,李亚静的培育基地也由最初的32亩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亩,由原来的应季鲜切花到现在的反季鲜切花。
见到李亚静的时候,他刚从广东回到洛阳,因温度原因,他直接将反季鲜切花全部运到广东销售。谈及今年的反季鲜切花的销售情况,李亚静笑着用“品质优良,供不应求”八个字总结今年的行情。
“今年共计卖出40万支反季鲜切花,根据品质不同,每支销售价格20~30元不等。”李亚静说,暂不说国内市场的火爆程度,仅国外市场,就销售了20余万支鲜切花,除了美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以外,他的鲜切花更是被全球最大鲜花拍卖市场的荷兰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选中,参与竞拍。
洛阳沐羽花香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卫磊同样是种植反季牡丹(芍药)鲜切花。他目前比较困惑的是“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可种苗太紧缺”。卫磊说,反季鲜切花对温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他选择在大棚内种植,通过控制大棚内温度,从1月底开始,陆续有鲜切花上市,“今年产量7万多支,产值可达100万左右”,想要增产增收,就要多种多劳,可随着种植农户越来越多,市场上的鲜切花种苗都不好买。
【线上销售】
每天卖出4500单鲜切花
位于朝阳镇的洛阳千卉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的培育基地和一套完整的产销团队。往年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下订单,短短7年时间,该公司对接的客户在北京、重庆、成都、杭州等城市的鲜切花市场排名第一、广州市场排名第二、上海市场排名前三。
该公司负责人杨勋介绍说,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公司今年近7成的鲜切花都是通过线上网络直播卖出去的。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发现通过几十名工人种植、管理和订单式发货这一形式,不仅鲜切花价格上不去,更不适应当前行业的发展需求。
鉴于此,杨勋在2022年开始组建销售团队,实现产销一体化。网销团队也由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9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网销团队由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有想法有干劲。团队负责人李水寒介绍说,鲜切花大量上市期间,每天能卖出4500余单,最多一天能达6000多单,直播结束后主播们还要参与分拣、打包、发货,往往都要工作到晚上11点以后了。
杨勋粗略算了一笔账,目前该基地销售渠道多点开花,除了网络直播还有线下订单、私域销售共计已经卖出约140万支鲜切花,而这样一个庞大的体量仅占该基地全部业务的一小部分。“如果加上种苗培育的售卖和技术指导,今年我们公司产值能突破1000万元,未来3年,公司产值能达3000万元。”
【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品好价高的优质种苗
采访期间,朝阳镇石沟村支部书记张鸿卿告诉记者,目前千卉谷从荷兰引进产量高、花期长、颜色艳的优质品种,“下一步,将逐步引进更多高品质芍药鲜切花种苗,向市场供应更多高品质鲜切花。”张鸿卿说。
杨勋说,目前,朝阳镇石沟村总的种植面积是700亩,千卉谷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亩左右,其中芍药鲜切花可达130亩。
“经过逐年升级发展,我们基地芍药鲜切花都已替换成了从荷兰进口的种苗。虽然前期投资大一点,但鲜切花价格更是国内种苗是近10倍,单支价格可达20多元,尤其是高端定制客户,品质最好的单支可达近50元。”杨勋介绍说,接下来,他们基地将联合村委会,引导附近村民进一步产业升级,多多种植品质好、价格高、附加值高的优质种苗。
种植牡丹芍药鲜切花亩均投入达6万余元,部分村民或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村支书张鸿卿表示,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他们会以集体经济的名义购进一批优质种苗,低于成本价或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待鲜切花上市后,村民可用鲜切花抵种苗的费用。
“产量高的话,当季就能还清种苗的费用,甚至有结余,但次年所有的收入都归种植户所有。”张鸿卿说。
【精准扶持】
从“建啥用啥”向“用啥建啥”转变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和政府的支持。据统计,仅送庄镇目前牡丹(芍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500余亩,规模以上牡丹芍药企业7家,40余家牡丹种植户。该镇高效使用上级拨付的衔接资金,投资300万元为天盛公司建造厂房,今年再投资300万为花冠公司做配套建设。
聊起“筑巢引凤”这一做法的心得,送庄镇镇长茹庆龙坦言,“精准扶持产业发展”。他说,当地政府为了产业发展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政府会提前对接企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由原来的“建啥用啥”变为现在的“用啥建啥”。建成后企业会拿出一定收益用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困难群众扶持。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扩产、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对于送庄镇政府精准扶持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张超是最直接的受益人。“当培育基地还是一片黄土的时候,政府工作人员便找到我,在设计、建设环节让我全程参与。”张超说,从冷库的建设、大棚的规划等,甚至道路的硬化,都是按照实际生产需求来完成的,“原本已有两处牡丹芍药的培育基地,只需按部就班生产就行,正是送庄镇政府务实的作风,让我决定走出原有的舒适圈,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采访过程中,洛阳千卉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勋也主动提到,为了做好配套,朝阳镇政府出资1000万在培育基地旁建设了几千平方米的冷库、出资400万元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接待旅游大巴到这里旅游观光。”杨勋说,政府这样的支持力度,我们所需的,已经都替我们想到了。
【展望未来】
两年内鲜切花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杨勋心中早已做好了规划。近三年,市场对鲜切花的需求激增。牡丹芍药鲜切花虽没有玫瑰需求量大,但目前国内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计划未来3~5年内建设10个鲜切花基地。”杨勋说,仅孟津千卉谷基地,3年内实现450万~500万支的产量,全国基地产量可达到1200万支。
张超对自己的鲜切花基地同样有着自己的计划,两年内种植面积扩大至现有的4倍,盆栽牡丹由现有的1.5万盆扩产到5万盆,企业年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
据孟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孟津区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牡丹核心产区之一。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重点企业7家,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种植大户6家。为支持企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在基础和配套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大,高品质冷库、先进的温室大棚、基地发展电商需要的信号塔的陆续投建,大大提升了孟津区牡丹产业形象和地位。经过近3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区一年可卖出3000万支鲜切花,种苗、鲜切花、盆栽牡丹等各类产品总产值可达九千多万元,未来两年内该产业产值可突破一亿元。
记者手记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孟津的鲜切花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率先在洛阳走出了从“赏花牡丹”到“产业牡丹”的路子。特别是送庄镇部分企业大力发展的“反季鲜切花”业务,因为品质好、价格高、利润大,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值得进一步扩大规模。
同时,朝阳镇千卉谷基地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洛阳本地大学优质学生资源,探索组建自主可控的直播团队,大力发展线上销售的做法,同样值得点赞推广。而其有意识、有规划地不断引进更新国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优质牡丹(芍药)品种的做法,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