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全球首场“人机半马”比赛 河南造机器人完赛,续航能力第一

2025/04/21 09:04 来源:大河报 阅读:2万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的双足机器人在参赛中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的人形机器人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圆满落下帷幕。代表河南队出战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获得第五名,以全程4小时50分33秒的表现,顺利完赛21.0975公里。其中,EAI战队的双足机器人全场续航能力第一。

  全国20支机器人赛队的“钢铁选手”同台竞技

  代表河南队出战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的双足机器人续航能力全场第一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支机器人赛队的“钢铁选手”并肩起跑,共同完成21.0975公里的比赛。作为全球首场“人机半马”比赛,本次赛事采取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同时起跑的方式,共同完成半马赛程。由于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同一路线,为确保人机安全,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并给“钢铁选手”开设单独赛道。对应的比赛规则、完赛时间也有不同。

  此外,考虑到当前产业发展阶段和参赛机器人实际情况,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保障人员进入赛道。赛道内设置若干补给站,允许赛队在补给站更换电池或机器人,换电时间计入总成绩,更换机器人会被罚时。

  记者了解到,对于机器人而言,真实路况和实验场景有很大差别,机器人需要适应长距离奔跑、散热技术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此外,机器人要能够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奔跑、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考验其核心算法开发与适配能力。转弯、上坡、下坡等复杂路况,也对机器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作为河南队的代表,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的双足机器人,全程未更换电池成功完赛,续航能力全场第一,展示了其强大的耐力。“这也直接验证了我们自主研发的肌腱仿生驱动技术路线的可靠性,也攻克了传统机器人受制于电池能量密度与电机功率密度的瓶颈。”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周闯闯介绍,EAI战队双足人形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30公斤,搭载仿生肌腱绳驱驱动系统、自适应步态控制算法,其运动能耗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河南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突破。

  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推动河南具身智能产业集聚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牵头组建,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构建具身智能“大脑、小脑、本体、系统”的体系架构,致力于突破我国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卡脖子”难题,推动河南具身智能产业集聚与高质量发展。

  作为该实验室孵化的核心企业之一,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最安全、最实用”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当前已组建包括海内外知名高校硕博等16人核心研发团队,并与实验室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化产品迭代。该公司现已成功研发全球首款肌腱驱动人形机器人,突破仿生驱动、多模态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凭借轻量化设计(28公斤)和6小时续航能力获得多个国际奖项。随着产能扩大,预计2025年销售1000台机器人产品,并将推出高仿真人形机器人,集成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拓展综合应用场景。


社区文化网